《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

时间: 2025-01-26 03:14:44

贫儿篱下看花窠,曾见千株玉雪麽。

画得诗禅三昧少,诗如无住一联多。

过时结实心犹苦,从古调羹味在和。

我坐耸肩穷到老,君肩欲耸又如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贫儿篱下看花窠,曾见千株玉雪麽。
画得诗禅三昧少,诗如无住一联多。
过时结实心犹苦,从古调羹味在和。
我坐耸肩穷到老,君肩欲耸又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贫穷的篱笆下,我看着花开的地方,曾经见过千株白梅盛开。
画中的诗意与禅意少得可怜,诗歌就像无所寄托的那一联,显得多余。
时光流逝,结出的果实依旧让人心痛,从古至今,调羹的滋味始终在相互融合。
我坐着耸肩,穷困潦倒到老,难道你也想耸肩无奈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贫儿:指贫穷的人。
  • 篱下:篱笆下,指一种简陋的居所。
  • 玉雪:形容梅花洁白如玉、如雪。
  • 诗禅:诗与禅的结合,表达一种境界。
  • 无住:没有固定的寄托。
  • 调羹:指调和的味道,隐喻生活的滋味。

典故解析:

  • “调羹味在和”:调羹是古代用来盛汤的器具,调和的味道象征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得,号天池,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以咏物抒怀,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李克庄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常常反思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变迁,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索。

诗歌鉴赏:

刘克庄在《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中,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贫儿在篱下观察梅花,既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梅花的千株玉雪,象征了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诗禅三昧”的自省,表明他对理想的追求并不如意。

诗中提到的“过时结实心犹苦”,则进一步揭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苦涩。虽然结出了果实,但内心的苦楚依旧伴随着他。最后一句“我坐耸肩穷到老,君肩欲耸又如何”,以耸肩的姿态,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仿佛在问对方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

整首诗在形式上保持了传统的韵律,语言简练却蕴含深意,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贫儿篱下看花窠:贫穷的人在篱笆下看着花开的地方,暗示作者的生活境遇。
  2. 曾见千株玉雪麽:曾经见过无数洁白如玉的梅花,体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 画得诗禅三昧少:描绘的诗意与禅意少之又少,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失落。
  4. 诗如无住一联多:诗歌似乎没有固定的寄托,显得多余,反映内心的迷茫。
  5. 过时结实心犹苦:时间流逝,虽然有所收获,但内心依然感到苦楚。
  6. 从古调羹味在和:生活的味道如同调羹,始终在不断调和,反映生活的复杂。
  7. 我坐耸肩穷到老:我坐着耸肩,穷困至老,表达对命运的无奈。
  8. 君肩欲耸又如何:你想耸肩又能如何,暗含对他人处境的理解与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理想与追求,展现其美好却难以企及的特质。
  • 对仗:整首诗在韵律上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揭示了在困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苦涩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好,尽管面对困境依然盛开。
  • 篱笆:代表贫穷与限制,暗示生活的艰辛。
  • 调羹:象征生活的滋味,复杂而多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贫儿”指的是什么? A) 富人
    B) 贫穷的人
    C) 学者

  2. “调羹味在和”暗示了什么? A) 生活的单调
    B) 生活的复杂与调和
    C) 生活的美好

  3. 作者通过耸肩的姿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接受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梅花》:同样描绘梅花,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 陶渊明的《饮酒》:反映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清照的梅花诗作,前者更多体现个人的孤独与无奈,后者则多表现对爱情的思念与美好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区别,但都展现了梅花作为意象的丰富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梅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