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风袅。湘裙低衬凌波小。凌波小。行来印破,霜痕多少。仓忙错走林间道。含羞愈觉丰姿好。丰姿好。搔头佯整,侍儿斜靠。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香风萦绕,湘妃裙轻轻托起如水的身影。她在水边走来,留下了多少霜痕印记。匆忙中走错了林间的小路,越是害羞,越觉自己姿态美好。她轻轻撩头发,故作端庄,侍女依偎在一旁。
注释:
- 香风袅:香气四溢的风轻轻飘荡。
- 湘裙:指湘妃裙,湘妃裙是古代女子的一种裙装,轻盈飘逸。
- 凌波:形容女子如水面上轻盈行走的姿态。
- 霜痕:指在行走过程中留下的印痕,隐喻轻盈如霜。
- 仓忙:匆忙、急促的意思。
- 含羞:带着羞涩的神情。
- 丰姿:指女子美好的姿态。
- 侍儿:侍女,陪伴在身边的女子。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湘裙”与“凌波”可以引申为古代对女子美丽和优雅的赞美,常见于古代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斑,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婉约。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具有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春游或出行途中偶然见到一位美丽女子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赞美与欣赏,展现了清代士人对柔美女性形象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忆秦娥 丹徒道中偶见》是一首描写女子优雅姿态的词作,字里行间流露出温柔细腻的情感。诗人通过对香风、湘裙、凌波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在自然环境中如水般轻盈的美态。尤其是“行来印破,霜痕多少”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她在水边行走时的轻盈与灵动,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印象。诗人在对女子的赞美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欣赏与恭维,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普遍追求。
诗中描写的场景优雅而生动,仿佛让人置身于那清新的环境中,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生机。最后一句的“侍儿斜靠”,则更增添了一种生活的气息,表现出女子在羞涩之中仍然自信的姿态,使整首诗在细腻与婉约中体现出一种温柔的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香风袅:轻柔的风带着香气,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 湘裙低衬凌波小:湘妃裙轻轻托起她的身影,似在水面上行走,表现出她的优雅。
- 行来印破,霜痕多少:她走来时留下的印痕,象征着她的轻盈与美丽。
- 仓忙错走林间道:匆忙中走错了路,表现出一种无意的可爱与俏皮。
- 含羞愈觉丰姿好:越是害羞,越觉得自己美丽,展现出女性的自我意识与美感。
- 搔头佯整,侍儿斜靠:轻轻撩头发,故作端庄,侍女在旁,增添了生活的画面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水中的倒影,形象生动。
- 拟人:描绘香风如人般轻盈,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使用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本诗通过描绘一位美丽女子的姿态,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与欣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美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香风:象征着温柔与愉悦。
- 湘裙:代表着优雅与女性美。
- 霜痕:隐喻轻盈与过往的印记。
- 侍儿:象征着陪伴与生活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香风袅”中“袅”的意思是: A. 轻柔的样子
B. 强烈的风
C. 温暖的阳光
D. 冷酷的气息 -
“湘裙”指的是: A. 一种古代男子的服装
B. 一种古代女子的裙装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女性美的欣赏
C. 对历史的回忆
D.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丽人行》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描绘了女子的美丽,风格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厚,与薛斑的清新婉约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女性美的表现》
此结构提供了全面的诗词分析和理解,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体会《忆秦娥 丹徒道中偶见》的美感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