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春暮》

时间: 2025-02-04 16:14:16

愁无著。

画眉人去伤离索。

伤离索。

芳尘凝榭,绿苔生阁。

黄昏细雨春寒薄。

风翻燕尾残红落。

残红落。

三分春色,等闲抛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春暮
作者:张令仪 〔清代〕
愁无著。画眉人去伤离索。伤离索。芳尘凝榭,绿苔生阁。黄昏细雨春寒薄。风翻燕尾残红落。残红落。三分春色,等闲抛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愁苦没有去处,画眉的女子已经离去,心中感到伤感与惆怅。芳香的尘埃凝聚在楼阁上,绿苔在阁楼上生长。黄昏时细雨飘洒,春寒依旧轻薄。微风吹拂,燕子的尾巴翻飞,残留的红花随风而落。落下的残红,三分春色,轻易就被抛弃。

注释:

  • 愁无著:愁苦没有依托或去处。
  • 画眉人:指的是画眉的女子,表现出对她的思念。
  • 伤离索:表达因离别而感到的伤感。
  • 芳尘:花香的尘埃。
  • 生阁:生长在阁楼上的青苔。
  • 细雨春寒薄:细细的春雨,春天的寒气依然很薄。
  • 风翻燕尾:微风吹动燕子的尾巴。
  • 残红落:残留的红花随风飘落。
  • 三分春色:春天的色彩,意指美好的东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令仪,清代诗人,生于江苏,因其词作清丽婉约而闻名,常常表达女性的柔情与思绪。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暮时,正值花落之际,诗人通过对春色与离别的感叹,表达内心深处的忧伤。

诗歌鉴赏:

张令仪的《忆秦娥 春暮》是一首充满春日忧愁的词作,描绘了一个凋零的春天与离别的伤感。开篇的“愁无著”直接引入了情感的主题,愁苦没有去处,仿佛在诉说一种无奈和孤独。这种情绪在后文中不断加深,尤其是提到“画眉人去”,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楚与惆怅。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象,如“芳尘凝榭,绿苔生阁”,既有生机,又透出一丝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黄昏细雨春寒薄”则进一步渲染了气候的阴郁,使得个体的情感与外界环境产生共鸣。最后一句“等闲抛却”,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奈放弃,仿佛在说即使是三分春色,也无法挽回心中的失落。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张令仪卓越的艺术才华,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转瞬即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愁无著”:愁苦无处寄托,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2. “画眉人去伤离索”:思念的女子离去,心中感到深深的伤痛。
    3. “芳尘凝榭,绿苔生阁”:美好的春天景象,却显得冷清与孤寂。
    4. “黄昏细雨春寒薄”:描绘了春天黄昏的细雨,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5. “风翻燕尾残红落”:燕子的尾巴随风翻飞,残留的花瓣随风而落,象征着美好的消逝。
    6. “三分春色,等闲抛却”:即使是美好的春色,也容易被抛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失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与春天的凋零联系起来,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
    • 拟人:燕子随风翻飞,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词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感慨与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无奈放弃,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的追忆。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1. 画眉人: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青春的流逝。
    2. 芳尘:代表着美好与遗憾的交织。
    3. 绿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4. 细雨:暗示忧伤的情感,营造出春天的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愁无著”中的“著”是什么意思? A. 依附
    B. 离开
    C. 迷失
    D. 结束

  2. 诗中提到“画眉人”是指什么? A. 画眉鸟
    B. 一个女子
    C. 一位画家
    D. 一个诗人

  3. “三分春色,等闲抛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热爱
    B.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C. 对失去的无奈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 柳永《雨霖铃》
  •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与离愁,风格细腻。
    • 温庭筠的《更漏子》:通过夜景描写情感,与张令仪的春景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词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