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时间: 2025-02-04 16:36:30

去去。

此别何年聚。

苍茫。

极目烟涛万里长。

时行时坐频思忆。

直到纱窗黑。

愁深。

误剪灯花断了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去。此别何年聚。苍茫。极目烟涛万里长。时行时坐频思忆。直到纱窗黑。愁深。误剪灯花断了心。

白话文翻译:

离去啊,离去啊,这次分别是什么时候能再聚?天地苍茫,遥望烟波浩渺无尽。时而行走,时而坐下,常常思念往昔。直到窗外黑暗,愁绪愈加深重。误剪了灯下的花,心也随之断裂。

注释:

字词注释:

  • 去去:反复的离开,表达离别的情感。
  • 此别:这次分别。
  • 苍茫:形容天空和大海的广阔无边。
  • 烟涛:指烟雾缭绕的波涛,形容景色的迷茫。
  • 纱窗:轻薄的窗户,通常用来通风和透光。
  • 灯花:灯下的花,象征着温暖和情感。

典故解析: 诗中所提的“灯花”,可以联想到古时在灯下吟诵的情景,灯花的剪断象征着温暖的消逝与情感的断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词作见长。其作品多表现对往昔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语言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忆秦娥》创作于一个离别时刻,作者借用自然景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抒发内心对友情或爱情的怀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忆秦娥》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词作,通过描绘苍茫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相聚无望的深切感慨。开头的“去去”声声入耳,仿佛一声声叹息,拉开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接着“此别何年聚”,让人不禁思考此刻的分别究竟会持续多久。

词中“苍茫”与“烟涛”构成了广阔而又朦胧的意境,似乎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渺小。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回忆过去的点滴,时而行走,时而坐下,内心的思绪如潮水般不断涌来,显示出对往事的深切怀恋。

“直到纱窗黑”,这一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夜幕的降临,而“愁深”则是对这种忧伤情绪的进一步揭示。最后一句“误剪灯花断了心”,既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暗示了内心的无奈和失落,仿佛在说,往昔的美好已如灯下的花朵一样,无法再续。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丰富的意象,深刻表达了离别的苦涩与对亲情、友情的珍惜,展现了汪东作为清代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去。此别何年聚。 - 表达离别的心情,反复的“去”字加强了离别的情感,询问何时才能再相聚。
  2. 苍茫。极目烟涛万里长。 - 描绘辽阔的自然景象,传达出心灵的孤寂和对未来的渺茫感。
  3. 时行时坐频思忆。 - 表现思念的频繁,时而行走,时而静坐,无法摆脱对往昔的回忆。
  4. 直到纱窗黑。愁深。 - 时间的推移,夜色降临,愁绪愈加浓重。
  5. 误剪灯花断了心。 - 切灯花象征着美好情感的断裂,表达了对过去的无奈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花”比作情感,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内心的失落。
  • 对仗:词中“时行时坐”形成对仗,增加了语言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烟涛”、“纱窗”等意象,形成一种朦胧而又深远的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痛苦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了人在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茫: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渺小的人生。
  • 烟涛:代表着过去的美好与未来的不确定。
  • 纱窗: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灯花:象征着温暖与情感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去去”一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别
    C. 期待
    D. 愤怒

  2. “直到纱窗黑”中“黑”字表达了什么? A. 光明
    B. 忧愁
    C. 欢乐
    D. 期待

  3. “误剪灯花断了心”中的“灯花”象征什么? A. 友情
    B. 人生
    C. 美好情感
    D. 离别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Li Bai《静夜思》
  • Su Shi《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忆秦娥》:两首诗均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但《静夜思》更多是对于家乡的怀念,而《忆秦娥》则是对离别的感伤,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前者更具乡愁色彩,后者则更显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资料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