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登釜山复亭》
时间: 2025-01-27 04:24: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角虚亭四面风。我来闲倚曲阑东。云笼树色山排翠,日落波光水漾红。对美景,触忧衷。不堪北望满尘烽。倩谁直捣黄龙饮,南宋山河未许同。
白话文翻译:
在这角落的虚亭里,四面吹来阵阵微风。我在这里懒散地倚靠着曲形的栏杆,面朝东边。云雾笼罩着树色,山峦排开翠绿,夕阳西下,波光荡漾,水面映出红色的光辉。面对这美丽的景色,却触动了我内心的忧虑。无法忍受北方战火的烽烟,谁能来直捣黄龙,畅饮一杯?南宋的山河还未能恢复如初。
注释:
- 虚亭:空旷的亭子,象征着一种闲适的心境。
- 倚曲阑:曲形的栏杆,体现出诗人的悠闲状态。
- 云笼树色:云雾笼罩着树木的色彩,描绘出朦胧的美景。
- 日落波光:夕阳西下,波光粼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尘烽:战火的烟尘,指代北方的战乱。
- 黄龙:指的是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表达诗人对国家山河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岳尊,现代诗人,擅长古体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对祖国河山的深情和对历史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常融入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创作于当代,正值社会动荡、历史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鹧鸪天 登釜山复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人在闲适的环境中,面对自然的美景,感受到的却是内心的忧虑与对国家的担忧。诗的开头通过描绘亭子和风的细腻景象,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北方战乱的无奈与痛苦。诗人用“云笼树色山排翠,日落波光水漾红”来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反衬出身处其中的他,却无法全然享受这份宁静,心中充满忧思。
在对美景的描写中,诗人展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美好的自然景象与动荡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无奈。“倩谁直捣黄龙饮”,表达了诗人渴望重新获得国家安宁与繁荣的心愿,同时也隐含着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描写引入,最终留给读者的是对历史苦难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与对家国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角虚亭四面风:描写亭子四周环绕着风,暗示着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我来闲倚曲阑东:诗人悠闲地倚靠在曲形的栏杆上,表现出一种轻松的状态。
- 云笼树色山排翠:用“云笼”描绘出树木在云雾中的朦胧美感,形成山与树的对比。
- 日落波光水漾红:夕阳西下,水面反射出红色光辉,增添了画面的美丽。
- 对美景,触忧衷:面对美景,诗人的内心却充满忧虑。
- 不堪北望满尘烽:北方战乱的烽火使诗人感到无法承受的沉重。
- 倩谁直捣黄龙饮:渴望有人能够解决问题,畅饮一杯,表达对历史的渴望。
- 南宋山河未许同:对未能恢复的南宋山河感到惋惜,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云笼树色山排翠”与“日落波光水漾红”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忧虑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
- 拟人:通过“倩谁直捣黄龙饮”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期待,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情感的融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象征闲适与宁静。
- 风:代表自然的变幻与生命的流动。
- 云:象征着朦胧与变幻,隐喻心情的复杂。
- 山河:象征国家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
- 烽火:战乱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面哪一句描绘了自然的美景? a) 对美景,触忧衷
b) 日落波光水漾红
c) 不堪北望满尘烽
d) 倩谁直捣黄龙饮 -
“黄龙”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历史人物
c) 国家命运
d) 战争 -
诗人对美景的感受是什么?
a) 完全享受
b) 忧虑与无奈
c) 轻松与快乐
d) 无所谓
答案:
- b) 日落波光水漾红
- c) 国家命运
- b) 忧虑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庐山谣》与《鹧鸪天》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诗更偏向于展示自然的壮美与豪情,而汪岳尊则在美景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忧虑。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