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农家》

时间: 2025-01-26 03:53:00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山农家
作者: 顾况 〔唐代〕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山间农家中生活的情景:
在板桥上,有人渡过小溪,溪水的声音清脆悦耳;
午后阳光下,茅草屋檐下,传来鸡鸣声。
不要因为茶烟弥漫而感到不快,
而应该高兴于天晴,谷物在阳光下晾晒。

注释:

  • 板桥:用木板搭成的桥,一般用来渡过小河或小溪。
  • 茅檐:指用茅草覆盖的屋檐。
  • 焙茶:指将茶叶烘焙或晒干的过程。
  • 晒谷:指将谷物放在阳光下晾晒,以便脱去水分。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别显著的典故,但通过描绘农家日常生活,反映出唐代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体现了农耕文化的根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字子美,号清风,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朴实。

创作背景:

《过山农家》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生活富裕,诗人通过此诗抒发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农家生活的美好情景。

诗歌鉴赏:

《过山农家》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顾况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间农家的宁静与美好。首句“板桥人渡泉声”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传达了农家的生机与活力,溪水声与人声交融,营造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接下来的“茅檐日午鸡鸣”则进一步增强了田园的生活气息,鸡鸣声象征着农家日常生活的规律和宁静。

诗中“莫嗔焙茶烟暗”一句,表面上是在劝解,但深层次表达了对生活小烦恼的看淡与包容,展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却喜晒谷天晴”则在最后点明了阳光和晴天带来的希望与喜悦,暗示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生动的场景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板桥人渡泉声:描绘出山间小桥和溪水的声音,传达出自然的和谐。
  2. 茅檐日午鸡鸣:表现了农家午后的安静与生活气息,鸡鸣声为乡村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3. 莫嗔焙茶烟暗:劝人不要因为茶烟弥漫而烦恼,体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4. 却喜晒谷天晴:强调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农人对收成的喜悦与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板桥人渡泉声”和“茅檐日午鸡鸣”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溪水、鸡鸣、茶烟和阳光等意象生动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热爱,反映出一种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 板桥:象征人们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桥梁。
  • 泉声:代表自然的清新与活力。
  • 鸡鸣:象征着生活的规律和生机。
  • 茶烟:体现出农家生活的细腻与温馨。
  • 晒谷:象征着丰收的希望和农民的辛勤付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焙茶烟暗”指的是什么? A. 烘焙茶叶的烟雾
    B. 烟火的气味
    C. 冒烟的炊事
    答案:A

  2.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愉悦与乐观
    C. 悲伤与失落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晒谷”反映了什么? A. 农民的勤劳
    B. 自然灾害
    C. 无所事事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田园生活,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孤独感,而顾况的《过山农家》则更显温暖与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