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寺偃松》

时间: 2025-01-11 09:50:15

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

直上古寺深,横拂秋殿冷。

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

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
直上古寺深,横拂秋殿冷。
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
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

白话文翻译

这一首诗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百花凋零,显得憔悴不堪,而两株松树却高耸挺拔,独自矗立在古寺深处,轻轻地拂过凉意的秋殿。微弱的声响传入龟的眼中,片片阴影栖息在鹤的头顶。山中虽有许多美好的树木,但可怜的是,它们都没有松树那样的独特与高傲。

注释

  • 凄凄:形容萧条悲凉的样子。
  • 百卉病:指百花凋零,生机已逝。
  • 亭亭:修长而直立的样子。
  • :高耸的样子。
  • 古寺深:古老的寺庙深处。
  • 横拂:横向轻轻拂过。
  • 轻响:微弱的声音。
  • 龟目:龟的眼睛,这里用作象征。
  • 片阴:一片阴影。
  • 栖鹤顶:栖息在鹤的头顶上。
  • 可怜无比并:可怜的是,它们没有松树一样的优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字良之,号兰亭,唐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萧寺偃松》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的时期。许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思索,顾况的这首诗就是在此背景下,借古寺中的松树,抒发了对生命的哲理理解。

诗歌鉴赏

《萧寺偃松》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诗中开头两句“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凋零的花卉与挺拔的松树,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古寺的深邃与秋天的凉意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冷清而高远的氛围。

接下来的“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则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自然中的一瞬,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不仅是对松树的抒情,更是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整首诗以清新而鲜明的意象,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第一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百花凋零,给人以悲凉的感受。
  2. 第二句:双松高耸,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生命的坚韧。
  3. 第三句:古寺的深邃和秋殿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4. 第四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中微妙的声响与阴影,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美感。
  5. 第五句:总结了山中众多树木的可惜与松树的独特,暗含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百卉病”和“双松迥”的对比,突出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 拟人:如“轻响入龟目”,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感受。
  • 意象:诗中松树、古寺、鹤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坚韧的深刻理解,传递了生命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不拔、高洁的品格。
  • 古寺: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 秋殿:暗示生命的转瞬与季节的更替。
  • :象征高洁、长寿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凄凄百卉病”意指: A. 百花盛开
    B. 百花凋零
    C. 百卉生机盎然
    D. 百卉无聊

  2. “亭亭双松迥”中的“亭亭”形容的是: A. 低矮
    B. 高耸
    C. 瘦弱
    D. 疏落

  3. 诗中提到的“可怜无比”的意思是: A. 很美
    B. 没有比得上的美
    C. 很普通
    D. 值得珍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与顾况:两者都擅长描写自然,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情感的抒发,而顾况则更注重生命的哲理思考。
  • 李白与顾况:李白的诗歌多表现豪放与奔放,而顾况则更显内敛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