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写恨》

时间: 2025-02-04 15:49:14

东风又。

珠帘倒卷春光透。

春光透。

暮山横隔,寒梅消瘦。

画阑十二添红袖。

月圆花好人长寿。

人长寿。

琴樽未改,江山非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写恨》
作者:高旭

东风又。珠帘倒卷春光透。
春光透。暮山横隔,寒梅消瘦。
画阑十二添红袖。月圆花好人长寿。
人长寿。琴樽未改,江山非旧。

白话文翻译:

春风又来,珠帘卷起,春光透过窗户洒入。
春光洒入,远处的山峦横亘,寒梅在风中显得萎缩。
画栏上添了十二个红袖的女子。月圆花好,愿人长寿。
人长寿,然而酒樽未改,江山却已不再如旧。

注释:

  1. 东风:春天的暖风,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2. 珠帘:用珠子串成的帘子,通常用于装饰,营造轻盈的氛围。
  3. 暮山:指傍晚时分的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4. 寒梅:冬春之际盛开的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
  5. 画阑:画廊,指装饰有绘画的栏杆,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6. 红袖:指女子的衣袖,通常与美丽的女子相关联。
  7. 琴樽:古代琴和酒的容器,象征文化与享乐。

典故解析:

“月圆花好”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象征着美好团圆的愿望。古人在赏月时,常以月亮和花朵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旭,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忆秦娥·写恨》是高旭的一首抒情诗,整首诗给人一种婉约而又细腻的美感。诗中通过春风、珠帘、寒梅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然而,在这美丽的表象之下,诗人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苦。诗人通过“月圆花好,人长寿”的祝愿,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紧接着的“琴樽未改,江山非旧”则揭示了现实的无情与变迁。诗中情感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基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东风又:春风再次吹来,带来生机。
    • 珠帘倒卷春光透:珠帘卷起,春光洒入,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 暮山横隔,寒梅消瘦:远山在暮色中显得沉寂,寒梅则因寒冷而显得萎缩,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画阑十二添红袖: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增添了诗的韵味。
    • 月圆花好人长寿:祝愿团圆美好,表达对生命的祝福。
    • 琴樽未改,江山非旧:尽管祝愿长寿,现实却是时间在流逝,江山变迁。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圆花好,人长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寒梅、春光、红袖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画面感。
    • 象征:春光象征着希望,寒梅象征着坚韧。
  3.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情变迁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
  • 珠帘:代表美好与温柔的环境。
  • 寒梅:象征坚韧、清高的品格。
  • 红袖:代表美丽的女子,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 琴樽:象征文化和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2. “月圆花好,人长寿”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生命的祝福
    • B. 对死亡的恐惧
    • C. 对战争的反思
  3. 诗中提到的“寒梅”象征了什么?

    • A. 美丽
    • B. 坚韧
    • C. 哀伤

答案:

  1. B. 春天
  2. A. 对生命的祝福
  3. B. 坚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纳兰性德《木兰花》: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