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九首 其三》
时间: 2025-02-04 15:37:18意思解释
满江红九首 其三
原文展示:
燕九风光,第一数长春仙观。观门外全身丈六,巍巍火判。大道传灯邪道灭,幻人说法真人看。着夜深九窍黑烟飞,随风散。男和女,淫瞋案。生与死,颠倒见。本没有众生,菩提彼岸。大雨淋头诸相坏,泥胎化土原坑满。只空花起灭向空中,君休恋。
白话文翻译:
燕九的春光,最为美丽的要数长春仙观。观门外雕刻的丈六佛像巍然屹立,似乎在燃烧着光芒。大道传承着光明,邪道则被消灭,幻术之人讲述着法理,真正的智者在旁观看。夜深时,九窍(指身体的九个开口)如黑烟般飞散,随风而逝。男与女,充满了淫欲与烦恼。生与死,似乎颠倒了认知。实际上,没有众生存在,菩提的彼岸是空灵的。大雨倾盆而下,万物皆坏,泥胎化为土,原本的坑洼满满。那空中升起的花,既生也灭,君子啊,休要执着于此。
注释:
- 丈六:佛教中常用的身高单位,表示佛像的高大和威严。
- 九窍:指人的九个开口,包括眼、耳、口、鼻等。
- 菩提彼岸:佛教中的一个意象,代表觉悟与解脱的境界。
- 空花:指虚幻的事物,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奕绘,清代诗人,以其优雅的笔触和深邃的哲思著称。他的诗歌多涉及佛学与道理,表现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变革之际,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超脱,渴望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借助春光的描绘,展现了长春仙观的美丽,同时也引出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比,揭示了人们在性别、情感与生死等方面的困惑与执念。诗人以“邪道灭”“生与死,颠倒见”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人世纷扰的否定,强调了真实与幻象之间的界限。特别是“只空花起灭向空中,君休恋”一句,劝诫人们不要执着于表象的事物,而应追求更深的内在平和。
全诗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又有哲学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洞察力和对超脱的渴望。写作风格上,奕绘的用词简练而有力,仿佛在用言语剥离那些繁杂的外壳,直达内心的本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燕九风光,第一数长春仙观。:描绘燕九的美景,长春仙观被视为其中的佼佼者。
- 观门外全身丈六,巍巍火判。:佛像高大,稳重地矗立,似乎在闪烁着光辉。
- 大道传灯邪道灭,幻人说法真人看。:正道在传递光明,邪道被摧毁,真正的智者在旁观察。
- 着夜深九窍黑烟飞,随风散。:夜深时,身体的气息如黑烟般散去,象征生命的短暂与虚无。
- 男和女,淫瞋案。:男女之间的执念与烦恼。
- 生与死,颠倒见。:对生死的混乱认知。
- 本没有众生,菩提彼岸。:一切众生并不存在,真正的解脱在于超越。
- 大雨淋头诸相坏,泥胎化土原坑满。:大雨将万物毁坏,泥土化为土,象征生命的无常。
- 只空花起灭向空中,君休恋。:空中盛开的花象征虚幻,劝诫人们不要执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生与死,颠倒见”,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生命比作空花,强调了生命的虚无与短暂。
- 排比:如“男女”、“生与死”,通过并列加强语气。
意象分析:
- 长春仙观:象征着永恒与宁静。
- 丈六佛像:代表智慧与光明。
- 黑烟:象征生命的无常与虚幻。
- 空花:象征着无法把握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主要景点是哪里?
- A. 燕九
- B. 长春仙观
- C. 观门
- D. 九窍
-
诗中提到的“九窍”代表什么?
- A. 身体的开口
- B. 生命的源泉
- C. 大自然的景象
- D. 人生的烦恼
答案:
- B. 长春仙观
- A. 身体的开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比较奕绘与李白在描写自然景色时的手法,李白往往更为奔放,而奕绘则更为内敛与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