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旅夜闻蟋蟀声作》
时间: 2025-01-27 03:18: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旅夜闻蟋蟀声作
宋琬 〔清代〕
试问哀蛬,缘底事终宵呜咽。
料得汝前身多是,臣孤子孽。
青琐闼边璎珞草,碧纱窗外玲珑月。
况兼他万户捣衣声,同凄切。
梧叶落,西风冽。
莲漏滴,征鸿灭。
似杜鹃春怨,年年啼血。
千里黄云关塞客,三秋纨扇长门妾。
背银釭和泪共伊愁,床前说。
白话文翻译:
试问可怜的蟋蟀,你为什么整夜悲鸣?
我想你前世可能是我孤独臣子的化身。
青色的珠帘外有璎珞草,碧色的纱窗外映着玲珑的月亮。
再加上万户人家捣衣服的声音,都是那么悲切。
梧桐树叶飘落,西风凛冽。
莲蓬滴水,归来的鸿雁已经消失。
就像杜鹃鸟春天的哀怨,年年啼血。
千里黄云中关塞的客人,三秋时节长门中的妾。
我在银色灯下泪水与她的愁苦一起,床前轻声诉说。
注释:
- 哀蛬:指蟋蟀,因其叫声悲哀而称。
- 青琐闼:青色的珠帘。
- 璎珞草:一种装饰草,常用于形容美丽的景象。
- 捣衣声:指捣衣服的声音,通常在夜晚听到,带有悲伤的气氛。
- 杜鹃春怨:杜鹃鸟常被视为哀怨的象征,春天啼叫多与离别相关。
- 千里黄云:形容远道而来的客人,象征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琬,清代诗人,作品多以情感细腻、笔调优雅著称。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旅途中,夜晚听见蟋蟀的鸣叫,触发了诗人的思绪和情感,表达了孤独、思念与愁苦。诗中景物描写与情感交融,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满江红 旅夜闻蟋蟀声作》是一首充满哀怨与孤独感的诗。开篇通过对蟋蟀的提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生命的思考。蟋蟀的鸣叫成为了引子,勾起了无尽的思绪。诗人在青琐闼边和碧纱窗外的景致中,渗透出一种深邃的美感。璎珞草与玲珑月的描写,虽美却又显得孤寂,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愁苦。
在后面的描写中,捣衣声与西风的交织,使得夜晚更加冷清。梧叶的凋落与莲漏的滴水,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悟。杜鹃的哀怨,千里黄云中的关塞客,三秋时节的长门妾,都是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情感的细腻捕捉。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夜色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世离愁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试问哀蛬,缘底事终宵呜咽:开篇以问句引入,直接与蟋蟀对话,表达对其鸣叫的疑惑与共情。
- 料得汝前身多是,臣孤子孽:推测蟋蟀的前身,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孤独命运的感叹。
- 青琐闼边璎珞草,碧纱窗外玲珑月: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然而在美丽中却隐藏着孤独。
- 况兼他万户捣衣声,同凄切:捣衣声与蟋蟀的鸣叫相互映衬,增强了悲切的氛围。
- 梧叶落,西风冽:秋意浓厚,象征着凋零与变幻。
- 莲漏滴,征鸿灭:时间的流逝与归去的鸿雁,表现无尽的思念。
- 似杜鹃春怨,年年啼血:杜鹃鸟的鸣叫象征着无尽的悲哀与离愁。
- 千里黄云关塞客,三秋纨扇长门妾:描绘出离别的场景,表现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背银釭和泪共伊愁,床前说:最后以个人的情感总结,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蟋蟀与诗人孤寂相联系,增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将蟋蟀与诗人对话,使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如“青琐闼边璎珞草,碧纱窗外玲珑月”,展现出诗人的工整与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亲人的思念。诗中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离愁别绪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蟋蟀:孤独的象征,代表内心的哀愁。
- 青琐闼、碧纱窗:美丽的景致,与孤独形成对比。
- 梧叶、莲漏、征鸿:秋天的意象,渗透着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杜鹃:哀怨的象征,代表着无尽的思念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哀蛬”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青蛙
- B. 蟋蟀
- C. 鸟
- D. 虫
-
诗中“青琐闼边”的“青”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美丽
- D. 孤独
-
“似杜鹃春怨”中的杜鹃鸟代表了什么?
- A. 欢快
- B. 哀伤
- C. 离愁
- D. 归乡
答案:
- B
- D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宋琬的《满江红》都表达了思乡与离愁,但李白多用直接的情感抒发,而宋琬则通过蟋蟀的鸣叫与秋夜的意象表达出深层的孤独与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相似,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宋琬生平与作品研究》
- 《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