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十载重游》
时间: 2025-01-27 03:13: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十载重游
作者: 丘崈 〔宋代〕
十载重游,愧好在吴中父老。
官事里空然痴绝,竟何曾了。
赖有平生知己地,全胜末路依刘表。
竟此身还复雁门踦,宁论早。
篷仙语,开朕兆。
郇翰洒,增荣耀。
倚先声风动,了然家晓。
翘馆每烦尘想,宾筵更著红妆绕。
算从前得此慰初心,於人少。
白话文翻译:
在十年后再次游览,感到愧疚的是我在吴中的父老乡亲。
在官场上空虚无物,心中痴迷到底为何。
幸好有此生的知己之地,完全胜过最后的路途依附于刘表。
最终我仍然回到雁门,早已无所谓。
仙人言语,开启了我的吉兆。
郇翰挥洒,增添了荣耀。
依靠先前的声望,风头更劲,家族也明晓。
翘馆每每困扰于尘世的烦恼,宾宴上更是红妆环绕。
算起来,从前得到此地慰藉初心,实在是人少。
注释:
- 十载重游:十年后再次游览。
- 吴中:指江苏一带,历史悠久,风景优美。
- 官事:指官职或官场事务。
- 痴绝:痴迷而绝望。
- 知己:生平的知心朋友。
- 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字景升,名声在外。
- 雁门:指雁门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
- 篷仙:可能指代某位高人的言语。
- 郇翰:指某种书法或文采。
- 红妆:形容美丽的装扮或宴席上女性的装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丘崈是宋代诗人,生于北方,后移居南方,受当地文化影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相结合,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丘崈重游故地,感慨时光流逝,表达对故乡及知己的思念,同时反映出对官场的失望与对人际关系的珍惜。
诗歌鉴赏:
诗中充满了对故乡和知己的深情厚谊,丘崈在十年后重游,再次感受到吴中父老的善良与纯朴,心中不免生出愧疚之感。开头两句直抒胸臆,展示了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生与官场的反思,表达出对于官职空虚的厌倦和对知己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丘崈对人际关系的看重与对亲情的眷恋。他对知己的依赖与怀念,令这首词流露出浓浓的感伤,尤其在宴席上与红妆的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孤独感。诗中多处运用比喻与对仗,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增强了整体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载重游:诗人时隔十年再访故地,感慨万千。
- 愧好在吴中父老:对家乡父老的愧疚,感受到因未能回报而心生不安。
- 官事里空然痴绝:在官场中的空虚和无奈,心中感到痴迷却无所依赖。
- 赖有平生知己地:感到知己的存在是人生的幸事。
- 全胜末路依刘表:与刘表相关的历史背景,暗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 竟此身还复雁门踦:回归到雁门,象征着一种归属与安宁。
- 倚先声风动:借助名声影响,传递家族的荣耀。
- 算从前得此慰初心:回顾过去,得到的慰藉让内心感到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篷仙语,开朕兆”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和知己的深厚情感,反映出在官场与人际关系中的孤独与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中:象征着温暖的故乡。
- 知己:代表真挚的友谊。
- 红妆:象征着美丽与繁华,映衬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苏
- B. 浙江
- C. 安徽
-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 A. 满意
- B. 失望
- C. 无所谓
-
“知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家人
- C. 官职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对比丘崈的《满江红·十载重游》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但丘崈更注重于人际关系的温情,而苏轼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二者通过不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与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