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双鬓星星》
时间: 2025-01-27 03:10:44意思解释
满江红·双鬓星星
作者: 马需庵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双鬓星星,更能消几番离别。人北去,直教孤负,清明时节。何处池塘春草梦,谁家院落梨花月。但子规枝上劝人归,空啼血。思往事,云千叠。休倚仗,心如铁。叹风埃褴缕,浩歌长铗。和气已从天上日,暮寒洗尽山阴雪。待我心飞步到三台,须调燮。
白话文翻译:
双鬓如星,能承受几次离别的痛苦。北方的人走了,竟让我在清明时节孤独失落。哪里还有池塘与春草的梦,谁家院落的梨花映月?只有杜鹃在树枝上催促人们回家,却空自啼叫流血。回想往事,心中如云千叠。不要再倚靠,心情如铁般坚硬。叹息风尘的褴褛,放声高歌。和气已经从天上降临,暮寒洗净了山阴的积雪。等我心飞奔到三台,必须调整气息。
注释:
- 双鬓星星: 指双鬓如星辰般光亮,形容年轻时的美好。
- 清明时节: 清明节是春季的节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告别。
- 子规: 指杜鹃鸟,古代诗词常用其啼声代表思乡之情。
- 三台: 在古代文化中,三台象征着高远的目标与理想。
典故解析:
- 清明节: 是中国传统节日,祭祖、扫墓的日子,诗中提及,增添了离别的情感。
- 子规啼血: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别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需庵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修养闻名。其作品多描绘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感伤。
创作背景: 诗作于离别之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此时正值春天,离别的情绪在清明时节愈发显得沉重。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展现了浓郁的乡愁。开头以“双鬓星星”引入,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把个人的悲伤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随着“人北去”,诗人表达了因离别而产生的孤独与失落。接着,诗中提到的“何处池塘春草梦,谁家院落梨花月”则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但此时却因离别而显得格外凄凉。杜鹃的啼叫更是将思乡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心痛。接下来的“思往事,云千叠”则是对往昔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无法释怀的情感。最后,诗人用“待我心飞步到三台”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渴望,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归属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双鬓星星”描绘了年轻的美好与离别的痛苦。
- “人北去”强调了离别的无奈与孤独。
- “何处池塘春草梦”中的池塘与春草象征着美好却又遥远的回忆。
- “子规枝上劝人归”则通过自然之声表达思乡情怀。
-
修辞手法:
- 比喻: “双鬓星星”用比喻手法描绘年轻的容颜。
- 拟人: “子规枝上劝人归”赋予了杜鹃以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渴望,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 双鬓: 象征青春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春草与梨花: 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但也反衬了离别的凄凉。
- 子规: 象征思乡情怀,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表现归心似箭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什么动物? A. 燕子
B. 杜鹃
C. 鹦鹉
D. 鸳鸯 -
“双鬓星星”在诗中用来形容什么? A. 年轻的美好
B. 离别的痛苦
C. 春天的清明
D. 思乡的情感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满江红》: 两者都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而《满江红》则融合了对朋友、故乡的多重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