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羽客何年此炼丹,尚留空灶镇孱颜。
云中鸡犬仙应远,山下鹅羊石转顽。
湘渚几因沧海变,辽城无复令威还。
何年仙驭还来此,尽遣飞腾上九关。
白话文翻译:
这位羽衣客人何时在这里炼丹,至今留下空灶,显得有些苍白。
云中的鸡犬也许早已远离,山下的鹅和羊却依然顽固。
湘江的水面几度因沧海而变迁,辽城的威风再也无法恢复。
何时仙车还会回到这里,让我们尽情飞腾,直上九天的关口。
注释:
字词注释:
- 羽客:指道士或修道者,常穿着羽衣,象征高人。
- 炼丹:指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常见于道教文化。
- 空灶:没有燃火的灶台,象征遗留的痕迹和未能实现的理想。
- 孱颜:苍白的面容,形容失落或衰弱的状态。
- 云中鸡犬:指仙界的生物,形容其远离人间。
- 鹅羊石:可能指山下的自然景象,象征平常而顽固的生活。
- 湘渚:湘江的水域,暗指地理的变迁。
- 辽城:指辽国的城池,象征权势的消逝。
- 仙驭:仙人的车驾,象征超凡脱俗的存在。
- 九关:道教传说中的九天之路,象征通向更高境界的途径。
典故解析:
- 炼丹:源于道教文化,炼丹术是寻求长生不老的一种实践。
- 云中鸡犬: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超脱凡尘的境界。
- 湘江与辽城: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毕田,生活在宋代,诗人以其道教文化背景和山水诗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常常融入道家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诗人对道教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诗歌鉴赏:
《鹅羊山》是一首蕴含道教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羽客炼丹的意象,传达了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和对往昔辉煌的追忆。开篇便以“羽客何年此炼丹”引入,问句的设置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诗人借空灶之象,表现出一种孤寂与失落,显示出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奈。
接下来的“云中鸡犬仙应远”一语,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似乎在提醒我们,真正的仙人早已不在,而留在山下的鹅羊则象征着平凡与顽固的生活。后面两句通过湘江的变迁与辽城的衰败,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流转与权力的无常。
最后一联“何年仙驭还来此”,诗人以一种期待的口吻,渴望重新与仙境相会,飞腾九天,体现了其内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越。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交织出一种对道教理想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羽客何年此炼丹:询问羽衣客人何时来此炼丹,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尚留空灶镇孱颜:空灶仍然留存,显示出理想未实现的失落感。
- 云中鸡犬仙应远:云中仙禽早已远去,暗示人间与仙界的隔阂。
- 山下鹅羊石转顽:鹅羊依旧顽固,象征生活的平常与不变。
- 湘渚几因沧海变:湘江几度变迁,反映历史的无常。
- 辽城无复令威还:辽城的威风再难恢复,象征权力的衰败。
- 何年仙驭还来此:诗人渴望仙车重临,表达对理想的期待。
- 尽遣飞腾上九关:愿意飞升至高处,象征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羽客与仙人相类比,表现出理想的追求。
- 对仗:如“云中鸡犬”与“山下鹅羊”,形成鲜明的对比。
- 排比:历史变迁的描写形成一种持续的无常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人世变迁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道教理想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客:象征超凡脱俗的理想人物。
- 炼丹:追求长生的象征,暗含对理想的追求。
- 空灶:未实现理想的象征,反映出失落感。
- 鹅羊:代表平常与顽固的生活,形成与仙人理想的对比。
- 湘渚与辽城:历史的变迁,象征权力与繁华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羽客”指的是: A. 仙人 B. 道士 C. 普通人
-
诗中提到的“空灶”主要象征: A. 实现理想 B. 失落与遗憾 C. 生活的繁忙
-
“何年仙驭还来此”表达了诗人的: A. 对现实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往昔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鹅羊山》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毕田更侧重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李白则表现出对生活的豪情与对自由的渴望。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