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杭州柘枝》

时间: 2025-01-26 00:52:56

舞停歌罢鼓连催,软骨仙蛾暂起来。

红罨画衫缠腕出,

碧排方胯背腰来。

旁收拍拍金铃摆,却踏声声锦袎摧。

看著遍头香袖褶,粉屏香帕又重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杭州柘枝
张祜 〔唐代〕
舞停歌罢鼓连催,软骨仙蛾暂起来。
红罨画衫缠腕出,碧排方胯背腰来。
旁收拍拍金铃摆,却踏声声锦袎摧。
看著遍头香袖褶,粉屏香帕又重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舞蹈表演结束后的景象。乐曲停止,歌声消失,鼓声不断催促着,轻柔的舞者像仙女一样缓缓起舞。她们穿着红色的装束,衣袖缠绕在手腕上,身材婀娜,婉转动人。旁边的金铃轻声摇曳,脚下踩着华丽的锦袍,发出声响。看那舞者们头上的香袖如花般绽放,粉色的屏风与香帕交错着,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 柘枝:古代一种乐器,通常用于歌舞场合。
  • 软骨仙蛾:形容舞者轻盈柔软的舞姿,像仙女般的灵动。
  • 红罨画衫:华丽的红色衣服,象征美丽和青春。
  • 碧排:指青色的装饰,可能是佩戴的腰带或饰物。
  • 金铃:舞者衣服上的铃铛,增添舞蹈的灵动感。
  • 锦袎:华丽的锦缎,象征富贵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子容,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8世纪。他以五言诗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场景,常蕴含细腻的情感和风俗文化。

创作背景

《观杭州柘枝》创作于唐朝盛世,正是歌舞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舞者的景象,表现了对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华丽的舞蹈场景。诗人在细腻的描述中展现了舞者的美丽与优雅,语言简练而形象,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舞停歌罢”的开篇,诗人传达了一种瞬间的静谧与美的留存,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接着,诗中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如“红罨画衫”和“碧排方胯”,不仅展示了舞者的服饰之美,也引发了读者对舞蹈文化的联想。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舞者的动作与服饰,传达了对青春与美好瞬间的珍惜。舞者的“软骨仙蛾”不仅是她们舞姿的写照,也象征着那种柔美而脆弱的生命状态。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因为时间是无情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舞停歌罢鼓连催:舞蹈停止,歌声消失,鼓声仍在催促,营造出一种结束后的宁静与等待。
  2. 软骨仙蛾暂起来:舞者轻盈的舞姿,宛如轻柔的仙蛾,展现出她们的柔美与灵动。
  3. 红罨画衫缠腕出:华丽的红色服装,缠绕在舞者的手腕上,增添了她们的魅力。
  4. 碧排方胯背腰来:青色的饰物装点在舞者的身上,衬托出她们曼妙的身姿。
  5. 旁收拍拍金铃摆:舞者的金铃轻轻摇晃,伴随她们的舞动,增添动感。
  6. 却踏声声锦袎摧:脚步轻盈地踏在华丽的锦袍上,响起悦耳的声音。
  7. 看著遍头香袖褶:舞者头上装饰的香袖如花般绽放。
  8. 粉屏香帕又重隈:粉色的屏风和香帕交织在一起,形成美丽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舞者比作“软骨仙蛾”,形象生动。
  • 对仗:如“红罨画衫”与“碧排方胯”,对称工整。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对舞蹈文化的赞美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表达了对青春与生命的感慨。通过舞者的优雅,传达了人生短暂而美好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舞者:象征青春、活力与美丽。
  • 红色与青色:分别象征热情与生机。
  • 金铃与锦袍:象征华丽与富贵,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舞者的装束主要是什么颜色?

    • A. 蓝色
    • B. 红色
    • C. 绿色
    • D. 黑色
  2. “软骨仙蛾”中“仙蛾”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昆虫
    • B. 形容舞者的轻盈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花卉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夸张
    • D. 对仗

答案

  1. B. 红色
  2. B. 形容舞者的轻盈
  3. B. 比喻, D. 对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丽人行》

诗词对比

对比张祜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现出对美的描写,但张祜更侧重于舞蹈的优雅与热情,王维则更加内敛,注重情感的深邃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