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
时间: 2025-01-27 03:24: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疾风吹尘暗河县,
行子隔手不相见。
湖城城南一开眼,
驻马偶识云卿面。
向非刘颢为地主,
懒回鞭辔成高宴。
刘侯叹我携客来,
置酒张灯促华馔。
且将款曲终今夕,
休语艰难尚酣战。
照室红炉促曙光,
萦窗素月垂文练。
天开地裂长安陌,
寒尽春生洛阳殿。
岂知驱车复同轨,
可惜刻漏随更箭。
人生会合不可常,
庭树鸡鸣泪如线。
白话文翻译:
狂风卷起尘土,暗淡了河流,
旅人隔着手在远方难以相见。
湖城南边,眼前一亮,
骑马偶然认出了云卿的面容。
如果不是刘颢是地主,
懒于回头打马,便成了盛大的宴会。
刘侯叹息我带着朋友而来,
摆酒点灯,催促丰盛的佳肴。
今夜就来品味这乐曲,
休说艰辛,尚在酒中畅谈。
红炉照亮屋内,催促曙光,
素月在窗边垂下如绸的光影。
天地间仿佛裂开,长安的街头,
寒冬已尽,春光明媚洛阳的殿堂。
谁知道驱车又回到了同一轨道,
可惜时间的沙漏随时在更换。
人生相聚并不常有,
庭院中的树木鸡鸣,泪水如线。
注释:
- 疾风:猛烈的风。
- 行子:旅人。
- 湖城:指诗人所处的地方,可能是指某个湖边的城市。
- 刘颢:唐代名士,诗人杜甫的朋友。
- 高宴:盛大的宴会。
- 款曲:指美妙的乐曲。
- 红炉:指生火的炉子,用于取暖或烹饪。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
- 洛阳:另一座古都,象征文化。
- 刻漏:古代计时工具,指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尤其关注民生疾苦,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甫晚年,他在动荡的社会中流浪,感慨人生无常,结识好友、畅饮畅谈,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湖城与友人孟云卿相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重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开头的“疾风吹尘暗河县”,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暗示着社会动荡和人心的隔阂。但在湖城,诗人与朋友相遇,瞬间打破了这种距离感。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刘颢设宴,展现了人际间的温暖与欢乐。
诗中多次出现的自然意象,如“红炉”、“素月”,既是生活的细节,也象征着光明与温暖。诗人在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也不忘人生的艰难,表达出对“人生会合不可常”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脆弱,友谊的温暖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疾风吹尘暗河县:描绘出混乱和不安的气氛。
- 行子隔手不相见: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 湖城城南一开眼:指遇见好友的惊喜。
- 驻马偶识云卿面:偶然相识,突出友谊的珍贵。
- 向非刘颢为地主:如果没有刘颢的热情接待,宴会可能不会成行。
- 懒回鞭辔成高宴:诗人对盛宴的期待。
- 刘侯叹我携客来:表达刘颢对诗人带朋友的感慨。
- 置酒张灯促华馔:描绘宴会的热闹场景。
- 且将款曲终今夕:享受当下的快乐。
- 休语艰难尚酣战:不谈艰难,只享受当下。
- 照室红炉促曙光:烛光明亮,象征希望。
- 萦窗素月垂文练:月光如丝,增添了诗意。
- 天开地裂长安陌:长安的繁华与壮丽。
- 寒尽春生洛阳殿: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生。
- 岂知驱车复同轨:相聚后又要分别,感慨人生。
- 可惜刻漏随更箭:时间如箭,流逝无情。
- 人生会合不可常:人生的相聚难得。
- 庭树鸡鸣泪如线:清晨的鸡鸣,泪水如线,象征离别的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沙漏,暗示时间的流逝。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与宴会场景的对比,突出人际关系的温暖与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友情的主题。诗人在欢聚时刻,感叹人生相聚的难得,表达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疾风:象征社会动荡。
- 酒:象征快乐与团聚。
- 红炉:象征温暖与希望。
- 素月:象征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湖城”是指哪个地方?
A. 长安
B. 洛阳
C. 诗人杜甫所处的地方 -
“人生会合不可常”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人生相聚的感慨
C. 对友谊的漠视 -
诗中“红炉”象征什么?
A. 社会动荡
B. 温暖与希望
C. 友谊的脆弱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另一首描绘思乡与友情的诗。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李白在描写友情时的不同:杜甫倾向于现实关怀,而李白更显洒脱与浪漫。
参考资料:
- 《杜甫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