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掌》

时间: 2025-01-22 00:20:06

掌前流水驻无尘,掌下轩车日日新。

谩向山头高举手,何曾招得路行人。

意思解释

仙掌

作者: 罗隐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掌前流水驻无尘,
掌下轩车日日新。
谩向山头高举手,
何曾招得路行人。

白话文翻译:

在手掌前,流水静静流淌,没有一丝尘埃;
在手掌下,华丽的车辆日复一日地更新。
我无聊地向山顶高高举手,
却从未能招来路过的行人。

注释:

  • 掌前: 手掌前面,此处指代诗人所处的环境。
  • 流水驻: 流水停滞,意指宁静、清澈。
  • 无尘: 没有污垢,形容环境的清幽。
  • 轩车: 形容华丽的车子,常用来指代富贵。
  • : 无聊、空虚的样子。
  • 高举手: 表达一种渴望或呼唤的动作。
  • 路行人: 过路的人,象征他人对此的冷漠。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手掌前的流水和手掌下的车子,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俗的繁华,反映了诗人在隐秘生活中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梦阮,号云溪,唐代诗人,以诗歌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风常常流露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感受到个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隔阂,表现出对人生无常与孤独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仙掌》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首句中的“流水驻无尘”,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似乎在表达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然而,接下来的句子“掌下轩车日日新”则暗示了世俗的繁华与变化,虽然外在世界日新月异,但内心的感受却依然空洞。最后两句“谩向山头高举手,何曾招得路行人”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他人关注与回应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存在的深刻反思。这种强烈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掌前流水驻无尘”:描绘了一个清静的水面,象征着内心的平和。
    • “掌下轩车日日新”:对比出世俗生活的繁华与喧嚣。
    • “谩向山头高举手”:表达了对他人关注的渴望。
    • “何曾招得路行人”: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手掌比作自己所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亲切感。
    • 对仗:上下句的对比强化了诗中的冲突感。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孤独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求,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之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流水: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轩车: 代表世俗生活的繁华与浮华。
  • 山头: 象征追求与理想的高度与难以抵达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掌前流水驻无尘”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喧闹的城市
    B. 宁静的环境
    C. 纷繁的生活

  2. “谩向山头高举手”中的“谩”字意为: A. 认真
    B. 疲惫
    C. 无聊

  3. 诗中“何曾招得路行人”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理状态? A. 愉快
    B. 孤独
    C. 热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索,强调了人情冷暖与孤独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与思念,两者都在不同的角度上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