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时间: 2025-01-11 02:36:32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

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花
作者: 罗隐 〔唐代〕

吴王醉处十馀里,
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
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
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
为人惆怅又黄昏。

白话文翻译:

在吴王的醉酒之地,距离这里已十余里,
花影照耀着野外,轻拂着衣衫,正是繁盛的时节。
雨后梅花不随山鸟四散,
倚风而立,似乎在与路人低声交谈。
我愁怜那娇嫩的花瓣,随风飘落,似歌席上飘荡的音符,
我静静地爱着这寒香,扑面而来,弥漫在酒樽旁。
我想寄托我的思念,却无合适的信件,
只得对着黄昏而感到惆怅。

注释:

  • 吴王: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王,常用作古诗词中的典故,代表着富贵与奢华。
  • 十馀里:十多里,表示距离。
  • 拂衣:轻轻拂动衣服,这里形容梅花的轻盈。
  • 经雨不随:经历了雨水,梅花依旧不散。
  • 倚风:倚靠在风中,形容梅花在风中摇曳。
  • 愁怜:愁苦与怜爱的情感交织。
  • 扑酒樽:扑面而来的香气,形容梅花香气浓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吴王”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繁华与奢华。在古代诗词中,梅花常用以象征坚韧与高洁。此诗通过描写梅花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惟白,号湘山,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诗人经历个人情感波折之际,梅花作为寒冬中独自盛开的花朵,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梅花》一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内心的孤寂。开篇以“吴王醉处十馀里”引入,既有地理的描绘,又有历史的渊源,带有一种豪放的气息。接着描写梅花的繁盛与雨后不散的景象,体现了梅花的坚韧与不屈。诗中“倚风疑共路人言”一句,诗人将自身情感与自然景象交融,似乎在与梅花对话,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最后两句则转入内心的惆怅与无奈,寄托了对远方思念之情的无奈与孤独。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既有哲思又有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才情与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王醉处十馀里:以吴王的醉酒之地引入,增添了豪华感。
  2. 照野拂衣今正繁:描绘梅花盛开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3. 经雨不随山鸟散:梅花经历雨水洗礼,仍然坚韧不拔。
  4. 倚风疑共路人言:人与自然的交融,表现出诗人对梅花的深情。
  5. 愁怜粉艳飘歌席:花瓣飘落,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愁苦。
  6. 静爱寒香扑酒樽:梅花的香气与酒樽相伴,增加了诗的氛围。
  7. 欲寄所思无好信:表达了无法寄托思念的无奈。
  8. 为人惆怅又黄昏:对黄昏的惆怅,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愁苦的情感寄托,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梅花似与路人交谈,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探讨了生命的孤独与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和孤独。
  • 吴王:历史的象征,代表着奢华与美好。
  • 黄昏:表达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王醉处十馀里,意指什么? A. 距离很远
    B. 生活奢华
    C. 诗人醉酒
    D. 以上皆是

  2. 诗中“静爱寒香扑酒樽”的意思是? A. 酒香扑鼻
    B. 梅花香扑面来
    C. 爱酒如命
    D. 无法忍受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梅花》更注重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强调豪放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深刻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