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内使周大夫自杭州朝贡》
时间: 2025-01-25 23:12: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内使周大夫自杭州朝贡
作者: 罗隐 〔唐代〕
八都上将近平戎,
便附輶轩奏圣聪。
三接驾前朝觐礼,
一函江表战征功。
云间阆苑何时见,
水底瑶池触处通。
知有殿庭馀力在,
莫辞消息寄西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周大夫从杭州朝贡归来时的情景。八都的将领正与边境敌人交战,周大夫便乘着皇帝的车马向圣上奏言。三次在朝廷前接受朝觐的礼仪,手中一封来自江边的战功表彰函。何时才能在云间的仙境相见?水底的瑶池又在哪里可以触及?我知道还有余力在朝廷之中,别拒绝我借西风传递消息吧。
注释:
- 八都: 指地方名,可能指代与边境战争相关的地区。
- 輶轩: 皇帝的车马,代表皇权。
- 朝觐礼: 朝见皇帝的礼节。
- 江表: 江边,指战斗发生的地方。
- 阆苑: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的境界。
- 瑶池: 传说中的美好湖泊,象征梦想与理想。
- 殿庭: 指朝廷,象征权力与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5年-901年),字梦阮,号青山,唐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擅长五律与绝句。罗隐生活在唐末,社会动荡不安,诗中常流露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背景是当时的朝贡制度,周大夫作为内使,负责向朝廷报告地方的情况,传递信息。这反映了国家对地方治理的重视,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周大夫朝贡归来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思考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开头两句,诗人以“八都上将”与“輶轩”引入,展现出战争的紧迫与皇权的威严。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为周大夫的努力与成就感到自豪,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自身理想的思考。最后两句则透过阆苑与瑶池的意象,将现实与理想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世界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国家、理想和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都上将近平戎: 描写战争的背景,暗示国家的局势不安。
- 便附輶轩奏圣聪: 表达内使向皇帝奏言的重要性。
- 三接驾前朝觐礼: 指周大夫在朝廷上接受礼遇,显示其地位和重要性。
- 一函江表战征功: 提到一封来自战场的功绩信函,强调成就与贡献。
- 云间阆苑何时见: 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渴望与美好相遇。
- 水底瑶池触处通: 表达追求理想和美好生活的愿望。
- 知有殿庭馀力在: 说明自己仍有余力,期待能为国家贡献。
- 莫辞消息寄西风: 期望通过西风传递消息,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阆苑”“瑶池”作为理想与美好的象征。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 通过列举多个意象,丰富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周大夫的朝贡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与对美好理想的向往。通过对战争与朝廷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八都: 战争背景的象征,代表国家的动荡。
- 輶轩: 权力与皇帝的象征。
- 阆苑: 仙境的象征,代表理想与愿景。
- 瑶池: 美好境界的象征,寓意追求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罗隐的字是什么?
A. 梦阮
B. 青山
C. 隐者
D. 楚辞 -
“阆苑”“瑶池”分别象征什么?
A. 战争与和平
B. 理想与美好
C. 权力与地位
D. 现实与虚幻 -
诗中提到的“周大夫”是指什么角色?
A. 将领
B. 内使
C. 皇帝
D. 文人
答案:
- A. 梦阮
- B. 理想与美好
- B. 内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 同样反映了国家动荡下的忧虑与思考,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渴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壮志,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主题上与罗隐的诗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