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无相禅师》

时间: 2025-01-10 22:49:39

老住西峰第几层,为师回首忆南能。

有缘有相应非佛,

无我无人始是僧。

烂椹作袍名复利,铄金为讲爱兼憎。

何如一衲尘埃外,日日香烟夜夜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无相禅师
老住西峰第几层,为师回首忆南能。
有缘有相应非佛,无我无人始是僧。
烂椹作袍名复利,铄金为讲爱兼憎。
何如一衲尘埃外,日日香烟夜夜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无相禅师的怀念与思考。诗人回首与师父在西峰的日子,想起南能禅师的教诲。有缘的人和有相应的事物并不都是佛法,无我无人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僧人。穿着烂椹袍子的僧人,表面上有名利,而用金子讲道却又充满了爱和恨。比起这些,倒不如超脱于尘世的一个僧人,日日点燃香烟,夜夜点亮灯火。

注释:

  • 老住:年长的住持,指无相禅师。
  • 西峰:指的是寺庙的位置,常常是僧人修行的地方。
  • 南能:南能禅师,南宗禅的代表人物之一。
  • 有缘有相应:有缘分的事物和人,但并不一定是佛法的真实体现。
  • 无我无人:指的是超越自我和他人的境界,达到了真正的修行状态。
  • 烂椹作袍:用腐烂的椹果做袍子,象征对名利的无欲无求。
  • 铄金为讲:用金子来讲道,象征对物质的追求。
  • 香烟、灯:象征修行与信仰,蕴含着宁静和光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字少逸,号蘅塘退士,唐代诗人,以五言、七言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哲理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他的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禅宗盛行时期。作者通过对无相禅师的追忆,表达了对真正修行状态的向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名利与修行之间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无相禅师的追忆为主线,展现了一种对真正修行境界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指出那些表面上有名有利的僧人,实际上并未达到真正的修行状态,反而是那些超脱于尘世的普通僧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诗人用“烂椹作袍”来象征对物质的无欲,而“日日香烟夜夜灯”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修行生活。全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体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修行真谛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住西峰第几层:追问无相禅师生活的地方,带有怀念的语气。
    • 为师回首忆南能:回忆南能禅师的教诲,表明对禅宗教义的重视。
    • 有缘有相应非佛,无我无人始是僧:强调佛法的真谛在于超越缘分与自我。
    • 烂椹作袍名复利,铄金为讲爱兼憎:批判那些追求名利的僧人。
    • 何如一衲尘埃外,日日香烟夜夜灯:表达对简单、清净修行的向往。
  • 修辞手法:使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如对比“烂椹作袍”和“铄金为讲”,突出真正修行人和表面僧人的差异。

  •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真正的修行与名利的关系,表达了对简单、清净生活的向往,强调无我无人的境界才是修行的真谛。

意象分析:

  • 西峰:象征修行的场所。
  • 南能:代表禅宗的教义和智慧。
  • 烂椹袍:象征对物质的超脱与无欲。
  • 香烟、灯:宁静的修行生活的象征,代表着信仰和内心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能禅师代表什么? A. 物质欲望
    B. 禅宗智慧
    C. 社会名利

  2. “烂椹作袍”代表了什么思想? A. 追求名利
    B. 超脱物质
    C. 享受生活

  3. 诗中提到的“香烟”和“灯”象征什么? A. 物质享受
    B. 修行与信仰
    C. 社会地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罗隐的《寄无相禅师》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和修行的向往,但罗隐更关注于内心修行的哲理,而王维则更多描绘自然景色与宁静心境。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罗隐研究》
  4. 《禅宗文化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