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也知有意吹嘘切,争奈人间善恶分。
但是秕糠微细物,等闲抬举到青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在夸耀,但在世人面前,善与恶却是难以分辨的。可惜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却常常被抬举到高处。
注释:
- 也知:也知道,表明诗人的自知之明。
- 有意:故意,特指有目的的行为。
- 吹嘘切:吹嘘得很厉害,形容夸耀之辞。
- 争奈:又如何,表示无奈或叹息。
- 人间善恶分:人间的善恶难以分辨,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无奈。
- 秕糠:指的是无用的东西,象征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
- 微细物:微小的事物,强调其不重要。
- 等闲抬举到青云:轻易地将其推崇到高处,表达人们对无价值事物的错误赞美。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显著的典故,但其反映的社会现象与古代文人对世态人情的观察有关。诗中提到的“青云”暗示了人们对名利和地位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作品的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广泛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对名利极为看重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比善恶与微小事物的反差,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反映出他对当时人们追求名利的无奈和失望。
诗歌鉴赏:
《春风》虽短,但其所蕴含的深意令人深思。诗人在开头提到“也知有意吹嘘切”,这句表明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指出许多人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肆意夸耀自己的成就。然而,接下来的“争奈人间善恶分”,则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感,揭示了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善与恶的界限变得模糊,人们的判断力受到挑战。
诗中提到的“秕糠微细物”,不仅指代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暗示了人们对于价值的误判。而“等闲抬举到青云”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诗人以此警示人们,切勿被外表的光鲜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真正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了一种对真实与虚伪的追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也知有意吹嘘切:诗人自知有些人的夸耀并不真实,表现了对这种行为的不屑。
- 争奈人间善恶分:人间的善恶界限模糊,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感。
- 但是秕糠微细物:指代那些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暗示社会对其的误解。
- 等闲抬举到青云:比喻那些微小无用的事物被轻易推崇,讽刺了社会的盲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微小无用的事物比作秕糠,形象地表现其价值。
- 对比:善恶的分辨与微小事物的抬举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讽刺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间善恶的无奈与对微小事物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真实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但在此诗中却隐喻着人们对虚荣的追求与迷失。
- 青云:象征高位和荣耀,反衬出人们对无用事物的误解与盲目崇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也知有意吹嘘切”,其意为: A. 明知故犯
B. 无意之中
C. 夸耀的行为
D. 不屑一顾 -
“秕糠微细物”中的“秕糠”指的是: A. 有用的东西
B. 无用的东西
C. 贵重的物品
D. 食物 -
诗人对人间善恶的看法是: A. 清晰可辨
B. 模糊不清
C. 绝对的
D. 不重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罗隐的《春风》在主题上更为沉重,前者强调的是人生的豪情与享乐,而后者则反映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