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投所知》

时间: 2025-01-26 01:03:22

少年容易舍樵渔,曾辱明公荐子虚。

汉殿夜寒时不食,

宋都风急命何疏。

云埋野艇吟归去,草没山田赋遂初。

长剑一寻歌一奏,此心争肯为鲈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安投所知
作者:罗隐 〔唐代〕

少年容易舍樵渔,
曾辱明公荐子虚。
汉殿夜寒时不食,
宋都风急命何疏。
云埋野艇吟归去,
草没山田赋遂初。
长剑一寻歌一奏,
此心争肯为鲈鱼。


白话文翻译:

少年时期容易放弃樵夫和渔夫的生活,曾经侮辱过明公推荐的子虚。汉朝宫殿夜里寒冷时没有食物,宋朝都城风急时命运何其疏薄。云雾缭绕,野艇归去吟唱,草木没入山田,赋诗的初衷也随之消逝。长剑一寻,歌声一奏,我的心怎肯甘愿做那鲈鱼呢?


注释:

字词注释:

  1. 樵渔:指砍柴和捕鱼,代表一种简单的生活。
  2. 明公:指有德行的明君,子虚是指《子虚赋》中的虚构人物。
  3. 汉殿:指汉朝的皇宫。
  4. 宋都:指宋朝的都城,通常指汴京(今天的开封)。
  5. 野艇:指乡村的小船。
  6. :古代一种诗体,通常用以抒发情感或描绘场景。
  7. 长剑:象征着志向和理想。

典故解析:

  1. “明公荐子虚”:出自《汉书》,形象地表达了才子被推荐却未能被重用的情境。
  2. “汉殿夜寒”“宋都风急”:描绘了历史上不同朝代的困境,象征着诗人对命运的不满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梦阮,号钟馗,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失意,诗人以个人经历为基础,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罗隐的《新安投所知》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深入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人在开头表达了年轻时容易放弃简单生活的无奈,接着回忆起曾经对明公推荐的子虚的讽刺,展示了他对自己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汉殿的寒冷与宋都的风急,象征着他在政治生活中遭遇的困境,暗含对命运的不平和对社会冷漠的控诉。

接下来的意象如“云埋野艇”和“草没山田”,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与人事的变迁,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长剑一寻歌一奏”,则是对年轻时追求理想的呼唤,表达了诗人不甘于平庸的决心。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充满了哲理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容易舍樵渔”:强调年轻时的轻率,容易放弃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2. “曾辱明公荐子虚”:回忆起曾经的失误,讽刺自己未能把握机会。
  3. “汉殿夜寒时不食”:描绘了在皇宫中遭遇的困苦,暗示对权力的失望。
  4. “宋都风急命何疏”: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不满。
  5. “云埋野艇吟归去”: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归隐的愿望。
  6. “草没山田赋遂初”:再提到赋诗的初心,暗示理想的消逝。
  7. “长剑一寻歌一奏”:象征着追求与奋斗的决心。
  8. “此心争肯为鲈鱼”:表示不愿意甘心平庸,渴望追求更高目标。

修辞手法:

  • 比喻:“长剑”比喻理想与志向。
  • 对仗:如“樵渔”和“明公荐子虚”,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及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樵渔:象征简单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2. 汉殿:代表权力与冷漠的政治环境。
  3. 宋都:象征社会动荡与命运的无常。
  4. 云与草:自然的变化,象征理想的流逝与归隐的渴望。
  5. 长剑:表达理想与追求的坚定信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樵渔”指的是什么?

    • A. 农田
    • B. 砍柴与捕鱼
    • C. 读书与写作
  2. “汉殿夜寒时不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权力的失望
    • C. 对自然的热爱
  3. 诗中“此心争肯为鲈鱼”意味着?

    • A. 甘愿平庸
    • B. 不愿放弃理想
    • C. 对现实的妥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登高》 - 杜甫
  2. 《春望》 - 杜甫
  3.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及对社会现实的不同态度。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罗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