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叹》
时间: 2025-01-10 22:38: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豚叹
作者: 范成大〔宋代〕
鲰生藜苋肠,食事一饱足。腥腐色所难,况乃衷酖毒。
彭亨强名鱼,杀气孕惨黩。既非养生具,宜谢砧几酷。
吴侬真差事,网索不遗育。捐生决下箸,缩手汗童仆。
朝来里中子,才吻不待熟。浓睡唤不应,已落新鬼录。
百年三寸咽,水陆富肴蓛。一物不登俎,未负将军腹。
为口忘计身,饕死何足哭。作俑者谁欤?至今走末俗。
或云先王意,除恶如艺菽。逆袅与毒獍,岁岁参币玉。
芟夷入荐羞,盖欲歼种族。生死有定数,断命乌可续。
适丁是时者,未易一理局。鼋鼎子公怒,羊羹华元衄。
异味古所珍,无事苦畏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河豚这种食物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提到,虽然河豚的肉味鲜美,但其内脏有毒,食用后可能会中毒。它被称为“彭亨”,是一种名声显赫的鱼,但其中却蕴藏着致命的危险。河豚并不是养生的食材,吃它就像在用生命赌博。诗人感叹,虽然人们为了享受美味不惜冒险,但这种行为却是愚蠢的。
接着,诗中描绘了河豚的食用过程:人们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食用这道美食。诗人提到,几乎没有人能抵挡住河豚的诱惑,许多人一旦尝试就再也无法停下。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无奈与悲哀,认为这种食物虽受欢迎,但却可能导致死亡。
注释:
- 鲰:指鱼类,尤其是小鱼。
- 腥腐色所难:指河豚的腥味和腐臭使人难以忍受。
- 衷酖毒:内脏有毒。
- 彭亨:指河豚的一种,因其美味而闻名。
- 砧几酷:砧板和刀具,暗指杀鱼的工具。
- 捐生:指放弃生命,冒险去吃河豚。
- 百年三寸咽:指生命短暂,三寸舌头却常常因口腹之欲而冒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常州人。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参与了科举考试并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真实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河豚叹》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人们在物质追求与生命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河豚的深刻描写,反映了人们在美食与健康之间的挣扎,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歌鉴赏:
《河豚叹》是一首深刻探讨人性与食欲之间矛盾的诗。范成大通过对河豚这一美食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味的追逐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诗中多次提到“毒”,不仅是对河豚本身的警惕,更是对人们盲目追求美食的讽刺。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河豚的生动描述,表现出其美味与毒性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矛盾感。后半部分则转向对食用河豚者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食欲驱动下的愚蠢与无知。诗人用“捐生决下箸”一句,直白地揭示了人们为了一时的美味而不惜生命的荒唐。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悲凉而又讽刺,既有对人性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诗人以河豚为喻,警醒世人应当审视自己的选择,珍惜生命,而不是为了口腹之欲而视而不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鲰生藜苋肠,食事一饱足。
河豚的肉虽然美味,但内脏却是致命的。 -
腥腐色所难,况乃衷酖毒。
虽然腥味和腐臭让人难以忍受,但内脏的毒更是危险。 -
彭亨强名鱼,杀气孕惨黩。
河豚虽名声显赫,却潜藏着杀机。 -
既非养生具,宜谢砧几酷。
河豚并不是养生之物,吃它实在是太残酷。 -
吴侬真差事,网索不遗育。
在江南,捕捞河豚似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
捐生决下箸,缩手汗童仆。
为了美味,很多人都不惜冒险,甚至连小孩都感到害怕。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豚比作生命的赌注,强调其危险性。
- 对仗:多处使用工整的对称,使诗句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河豚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美味与生命安全之间的矛盾,警示人们应珍惜生命,不要因一时的口腹之欲而犯下愚蠢的错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豚:象征着美味与死亡的双重性。
- 毒:代表着潜在的危险,警示人们注意生活中的风险。
- 砧板:象征着死亡与暴力,暗示美食背后的血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河豚叹》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范成大
- D. 白居易
-
河豚的内脏被诗人称作:
- A. 美味
- B. 毒
- C. 佳肴
- D. 佳品
-
诗中提到“捐生决下箸”意指什么?
- A. 为了美味冒险
- B. 安全第一
- C. 吃东西要小心
- D. 追求健康饮食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蛇传》中的食人鱼故事。
- 杜甫的《兵车行》,对食物和生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范成大的《河豚叹》对比,前者强调豪饮与人生短暂,后者则警惕盲目追求美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