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 梅州送春,时得辇下故人三月几望书》
时间: 2025-01-11 05:00: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子
梅州送春,时得辇下故人三月几望书
作者:朱祖谋 〔清代〕
近黄昏悄无风雨,蛮春安稳归了。
悤悤染柳熏桃过,赢得锦笺悽调。
休重恼。问百五韶光,酝造愁多少。
新颦旧笑。有拆绣池台,迷林莺燕,装缀半残稿。
流波语,飘送红英最好。西园沈恨先扫。
天涯别有凭阑意,除是杜鹃能道。
归太早。何不待倚帘,人共东风老。
消凝满抱。恁秉烛呼尊,绿成阴矣,谁与玉山倒。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平静无风,春天安然归来。
细细的柳枝与桃花逐渐染上春色,赢得了锦绣诗笺上的凄美调子。
不要再生气。问问这百五天光,究竟酝酿了多少愁苦。
新旧的笑容交错,拆除了绣台,林中莺燕迷失,装点着半残的稿纸。
流波轻声,飘送着红花是最好的。西园的悲恨早已被打扫。
天涯之外还有凭栏的情趣,除了杜鹃还能说些什么呢?
归来的太早,何不等着倚靠着帘子,人与东风一起渐渐老去。
消散的情感如满怀的愁苦。执烛呼尊,绿荫已经成形,谁能与这玉山倒影相伴呢?
注释
- 悤悤:形容春色温暖、柔和的样子。
- 锦笺:指精美的纸张,此处意指写诗的纸张。
- 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 恁:此、这样。
- 玉山:形容高山的美丽与高洁。
典故解析
- 杜鹃: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作表达离愁别绪,杜鹃的鸣叫常被联想到思念。
- 东风:象征着春天和温暖的气息,古诗中常用于表达希望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祖谋,清代诗人,生于梅州,以其清新细腻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可能是诗人送别友人之际,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摸鱼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愁苦。开篇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表面上似乎是对春天的赞美,实则暗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诗中“新颦旧笑”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错,而“流波语,飘送红英最好”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整首诗虽以春为主线,但其中的离愁别绪更加引人深思。诗人以“归太早”反映了对离别的惋惜,似乎在问自己何不再多留一会儿。最后一句“谁与玉山倒”,则表现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孤独感,令人感受到深沉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开篇描绘黄昏时分的安静,暗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春意盎然的美景。
- 强调时间的流逝,产生愁绪。
- 反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
- 描述自然景象,传达对美的向往。
- 通过“天涯别”引出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思考。
- 诗的结尾展现了孤独感与对未来的迷惘。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美丽的锦笺,表达其柔美。
- 拟人:流波被赋予说话的能力,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愁苦,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友谊珍贵的感叹,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失去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希望与新生。
- 柳桃:代表着春意,传达出柔美与温暖。
- 杜鹃:象征思念与离愁,暗示着人们内心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锦笺”指的是什么?
- A. 书籍
- B. 精美的纸张
- C. 布料
- D. 诗集
-
诗中“新颦旧笑”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离愁
- C. 愤怒
- D. 期待
-
“流波语,飘送红英最好”中“红英”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书
- B. 红色的花
- C. 红色的衣服
- D. 红色的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绝句》:李白
诗词对比:
- 朱祖谋的《摸鱼子》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但朱祖谋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朱祖谋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