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癸未,一九四三年。初冬,六禾邀同慈博,过泮塘茗话,雨窗倚此》
时间: 2025-01-11 05:04: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子·癸未,一九四三年。初冬,六禾邀同慈博,过泮塘茗话,雨窗倚此
作者: 黄咏雩 〔近代〕
诗歌内容
甚西风做将新冷,红香啼损娇妩。
燕支泪涴芙蓉面,滴碎半襟愁雨。
村店暮。便悄立痴人,似共栖鸦语。
丛祠古树。看败叶僵蝉,残柯聚蚁,零落竟如许。
亭皋外,流水斜阳满坞。
天涯芳草何处。烟花正作江山梦,梦也祗应无据。
游子路。君试看寒芜极目遮人住。
荒城戍鼓。正菰米波漂,黑云催暝,容我几延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初冬时节,西风带来了新一轮的寒冷,红色的花香已经因寒风而凋零。燕子泪水打湿了芙蓉的面庞,雨滴洒落在我的衣襟上,仿佛是愁苦的雨水。黄昏时分,我在村店旁静静立着,像个痴情的人,听着鸟儿的低语。古老的树旁,败叶与僵蝉交织,残留的树枝上聚满了蚂蚁,零散得如此悲凉。亭子边,流水与斜阳洒满了小湾,远方的芳草又在哪里呢?烟花正在演绎着江山的梦,然而这样的梦又何以为据?游子的道路,你看看这寒冷的芦苇,极目望去遮住了视线。荒城的戍鼓声中,菰米的波涛在漂浮,黑云催促着夜幕的降临,我想在此稍作停留。
注释
- 甚: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意为“非常”。
- 西风:指从西方吹来的风,通常与寒冷的季节相关。
- 红香:指红色花香,形容花的娇美。
- 芙蓉:指荷花,这里借以表现美丽与哀愁。
- 村店:村里的小商店,这里为诗人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环境。
- 戍鼓:指守城的鼓声,暗示孤寂和战乱。
- 菰米:水边生长的植物,常与水乡风景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咏雩(1910-1992),字仲华,号咏雩,江苏人。黄咏雩是近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1943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社会动荡,民众心中忧虑。诗中表现出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初冬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反思。开篇以西风引入,暗示了即将来临的寒冷,紧接着以“红香啼损娇妩”描绘了花香的凋零,直接表现了一种凄美的情感。通过燕子泪与芙蓉面,诗人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情感相互交织,令人感受到一种无言的忧伤。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转向了村店的黄昏,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立足状态,似乎在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了某种共鸣。“丛祠古树”处,秋冬交替之时,败叶、僵蝉、聚蚁等意象,体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流动的水与斜阳的映照,进一步渲染了诗中静谧而又略显惆怅的氛围。
最后,诗人以“荒城戍鼓”收尾,传达出一种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渺茫。整首词情感深邃,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甚西风做将新冷,红香啼损娇妩”:西风带来寒冷,花香因冷而凋零,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脆弱。
- “燕支泪涴芙蓉面,滴碎半襟愁雨”:燕子的泪水打湿了荷花,雨水滴落在衣襟上,象征着忧愁与悲伤。
- “村店暮。便悄立痴人,似共栖鸦语”:黄昏时分,诗人静静地站在村店旁,听着鸟儿的低语,显现出一种孤独的情绪。
- “亭皋外,流水斜阳满坞”:描绘了一幅温柔的乡村风景,流动的水与斜阳映照在小湾上,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天涯芳草何处”:对遥远芳草的探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荒城戍鼓。正菰米波漂”:以荒城的戍鼓声和水波的漂浮,表现出战争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燕支泪”比喻愁苦的心情。
- 拟人:通过“红香啼损”赋予花香以情感,表现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现了对生命脆弱与无常的感慨,体现出诗人对历史与时局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西风:象征着季节的变化,暗示着冷漠与孤独。
- 红香:代表美好与凋零的对比,寓意生命的无常。
- 芙蓉: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脆弱,情感的寄托。
- 荒城:代表了历史的沉重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西风”是指什么?
- A. 春天的风
- B. 夏天的风
- C. 秋天的风
- D. 冬天的风
-
诗人如何描写黄昏的情景?
- A. 热闹非凡
- B. 安静孤独
- C. 繁花似锦
- D. 星光闪烁
-
“荒城戍鼓”指的是什么?
- A. 战争的声音
- B. 节日的庆祝
- C. 大自然的声音
- D. 城市的喧嚣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杜甫《春望》:虽同样反映了动荡的社会背景,但表现出更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人黄咏雩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现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