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谷》
时间: 2025-01-21 21:54: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谷
作者:杜甫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
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
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
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
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
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
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天气里霜雪纷飞,游子在路上奔波。
岂止是岁月已晚,再次回到故乡却没有期望。
清晨从赤谷亭出发,艰险的旅途才刚开始。
乱石之路不曾改变,我的车子装满了脂肪。
山深风大饥寒,夕阳西下孩子肚子饿。
村庄遥远无声,炊烟何以追寻。
贫病交加日益凋零,故乡的思念愈发沉重。
常常害怕走向死亡的道路,永远成为高人的笑柄。
注释:
- 赤谷:地名,指杜甫所居住的地方,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思念。
- 游子:指在外漂泊的人,表达了孤独和思乡之情。
- 晨发:清晨出发的意思,强调了旅途的艰难。
- 乱石无改辙:道路艰难,石头多,难以行驶,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 童稚饥:指孩子们在落日时的饥饿,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 悄然村墟迥:村庄偏远,夜静无声,表明与故乡的距离和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代表了唐诗的巅峰。杜甫的生平充满了波折,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历史事件,诗中常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赤谷》创作于杜甫晚年,身处乱世,国家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困境的深切感受,体现了他作为游子的无奈与苦闷。
诗歌鉴赏:
整首《赤谷》充满了杜甫对生活艰辛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篇以“天寒霜雪繁”引入,突显了严酷的自然环境与游子在外的孤独。接着,杜甫以“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回乡无望的无奈,显示出他心中对岁月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渴望。
在描绘旅途艰辛时,诗人用“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强调了出发的决心与旅途的艰难。接下来的“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则以荒凉的景象映衬出生活的重担,表明无论如何行走,生活的负担始终存在。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一句中,杜甫以孩子的饥饿勾勒出生活的困境,传达出人间疾苦的沉重感。最后两句“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则显示出他对故乡的渴望与对即将失去的悲哀,深刻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
描述了寒冷的天气和旅途的孤独,游子在严寒中继续前行。 -
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
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对故乡重返无望的感叹。 -
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
表达了清晨出发的决心,承认旅途的艰难险阻。 -
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
旅行的艰难与生活的重压并存,暗示着生活的沉重。 -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
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及儿童的饥饿,揭示社会的困境。 -
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
描绘了偏远村庄的静谧与思乡的无奈。 -
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
贫困与疾病的交织,进一步加深对故乡的思念。 -
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社会评价的担忧,体现出内心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重担”比作“载脂”。
- 拟人:用“落日童稚饥”来描绘儿童的饥饿,使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如“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赤谷》通过对旅途艰辛与对故乡思念的描写,深切反映了杜甫对生活困境的思考与对人世无常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在苦难中依然追求理想与人性的光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雪:象征寒冷与艰辛,表现出旅途的困境。
- 游子:代表在外漂泊的人,体现出孤独与思乡。
- 村墟:象征故乡,表现出对归属感的渴望。
- 童稚:反映无辜的孩子,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赤谷》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诗中提到“晨发赤谷亭”,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旅途的希望
- B. 旅途的艰难
- C. 旅途的美好
-
“落日童稚饥”中的“童稚”指的是?
- A. 成年人
- B. 孩子
- C. 老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与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写,展现了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赤谷》在思乡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表达更为婉约,杜甫则更加直白而沉重。两者在情感深度与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的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