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章十侍御》

时间: 2025-01-10 23:12:04

淮海维扬一俊人,金章紫绶照青春。

指麾能事回天地,

训练强兵动鬼神。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淮海维扬一俊人,金章紫绶照青春。
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出色的人物,他来自淮海和维扬,身披金章和紫绶,象征着他年轻的荣耀与地位。
他手指指挥,能够改变天地的局势,训练强大的军队,甚至能让鬼神为之动荡。
在湘西,他无法像关羽那样归去,而在河内,他仍然能够借助寇恂的力量。
朝见皇帝时从容不迫地询问隐秘之事,不要说江汉地区有垂钓之人。

注释:

  1. 淮海:指淮河和海河之间的地区,历史上为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2. 维扬:今扬州,历史文化名城。
  3. 金章紫绶:古代官员的标志,象征着高贵的地位和荣誉。
  4. 指麾:指挥、调动。
  5. 关羽: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象征着忠义。
  6. 寇恂:古代名将,借用其名以指代军事才能。
  7. 朝觐:朝见皇帝的典礼。
  8. 幽仄:隐秘深邃之事。
  9.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一带,常被描绘为水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诗作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疾苦,作品风格沉郁、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奉寄章十侍御》写于杜甫晚年,生活在战乱和动荡的时代,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杰出人物的形象,展现了杜甫对人才的钦佩与期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如关羽和寇恂,巧妙地将古代名将的英勇与当时政治环境结合,突显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人才的渴求。杜甫通过“金章紫绶”描绘出这位俊人的荣耀,但紧接着又提到他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表现出一种对英雄不遇的惋惜之情。尤其在提到“勿云江汉有垂纶”,可以看出杜甫对现实的冷静观察与深思,暗示着即使有才能的人,也难以在乱世中施展才华。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深刻,既有对个人抱负的渴望,也有对时局的无奈,充分体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淮海维扬一俊人:描写出色的人物来自江淮和扬州,暗示他在政治或军事上的重要性。
  2. 金章紫绶照青春:象征他的荣耀与成就,年轻有为。
  3. 指麾能事回天地:表达他指挥的才能,能够改变局势。
  4. 训练强兵动鬼神:强调他的军事才能和威慑力。
  5. 湘西不得归关羽:提到关羽的忠义,表达对理想英雄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6. 河内犹宜借寇恂:借用历史人物,暗示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7. 朝觐从容问幽仄:描述他朝见皇帝时的从容,显示出他的风度与能力。
  8. 勿云江汉有垂纶:劝诫不要只关注江汉的渔夫,暗示世事复杂。

修辞手法:

  • 对仗:使用对仗句式增强诗的韵律感,如“金章紫绶”与“指麾能事”。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增强诗意,增加厚重感。
  • 比喻:将“鬼神”比作强大力量,形象化表达其影响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杰出人才的渴望,以及在动荡时代对英雄不遇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俊人:智慧与才能的象征。
  2. 金章紫绶:荣耀与地位的象征。
  3. 鬼神:暗示权力与威慑。
  4. 湘西:代表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章紫绶”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荣誉
    • C. 权力
    • D. 学问
  2. “湘西不得归关羽”中关羽象征了什么?

    • A. 忍耐
    • B. 忠义
    • C. 智慧
    • D. 财富
  3. “勿云江汉有垂纶”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 A. 渔民的生活
    • B. 时局的复杂
    • C. 自己的处境
    • D. 朋友的关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1. 《登鹳雀楼》与《奉寄章十侍御》在意象上都有高远的精神追求,但前者更偏向于壮丽的自然景色,后者则关注于个人的命运与时局的变迁。
  2. 李白的《将进酒》强调豪情与饮酒作乐,而杜甫的诗则更为沉重,体现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