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白话文翻译:
孤单的明月挂在楼顶,映照着寒冷的江水,轻轻敲打着夜的门扉。
水波晃动,金光闪烁,不时摇曳在席上,似乎更加依恋。
空旷的山中没有缺失的寂静,星宿高悬,稀疏而明亮。
故乡的松树和桂花已经盛开,纵使相隔万里,也共享这清幽的辉光。
注释:
- 孤月:指的是孤独的明月,象征着寂寞与思乡。
- 寒江:寒冷的江水,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夜扉:夜晚的门,暗喻着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 委波:水波轻轻摇晃的样子。
- 金不定:水波上反射的光芒不稳定,形象生动。
- 照席:照亮席子的光辉,可能指的是月光照在席子上。
- 高悬列宿:高高挂着的星星,稀疏而明亮。
- 故园松桂:故乡的松树和桂花,表达思乡之情。
- 万里共清辉:即使相隔万里,也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的诗作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风格沉郁顿挫。
创作背景:
《月圆》是在杜甫晚年写的,正值安史之乱后,他流亡在外,饱受离乱之苦。此时,月圆的夜晚更让他思念起故乡的亲人和美好的往昔,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乡愁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月圆》是杜甫在流亡生涯中所作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月亮、江水和故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开头的“孤月当楼满”就给人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月亮的明亮却无法掩盖诗人内心的孤寂。而“寒江动夜扉”则描绘了夜晚江水的轻轻波动,似乎在诉说着他的忧愁。接着“委波金不定”,更是通过水波的晃动,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未缺空山静”和“高悬列宿稀”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虽然身处异地,但那份对故乡的情感依然深厚。最后一句“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表达了即使相隔万里,诗人与故乡的松桂树也同享这清幽的月光,情感更显得深沉而温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思乡情怀,反映了杜甫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月当楼满:描绘明亮的月光高悬,象征着孤独与寂寞。
- 寒江动夜扉:寒冷的江水轻轻摇动,似乎在敲打夜晚的宁静,暗示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 委波金不定:水波在月光下闪烁,变化多端,映射着诗人心情的波动。
- 照席绮逾依:月光照在席上,给人一种温馨却又带着依恋的感觉。
- 未缺空山静:虽是空旷的山中,却有宁静的感觉,象征着诗人的内心平静。
- 高悬列宿稀:星星高悬,稀疏而明亮,给人一种清冷的美感。
- 故园松桂发:思念故乡的松树和桂花,表达深厚的乡愁。
- 万里共清辉:即使相隔万里,仍然可以共享明月的光辉,表现人间情感的连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孤独的象征,表现诗人的情感状态。
- 拟人:水波“动夜扉”,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月亮、江水、故乡的松桂,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思念,照亮了诗人的心灵。
- 江水:流动的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 松桂:故乡的象征,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
- 星星:稀疏的星星象征着孤独与遥远,反映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月”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
- B. 快乐
- C. 宁静
- D. 故乡
-
“寒江动夜扉”中的“动”字可以理解为:
- A. 激烈
- B. 轻轻摇动
- C. 冷静
- D. 安静
-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喜悦
- B. 思乡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了思乡之情,但更加强调了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
- 《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情感更加恬淡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