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房琯刺汉州时所凿)》
时间: 2025-02-04 15:33: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相恩追后,春池赏不稀。
阙庭分未到,舟楫有光辉。
豉化莼丝熟,刀鸣鲙缕飞。
使君双皂盖,滩浅正相依。
白话文翻译:
旧日的恩情追溯到现在,春天的池塘里观赏的景致并不稀少。
宫阙的庭院分隔尚未到达,船只在水面上闪烁着光辉。
豆豉的香味和莼菜的嫩丝已经成熟,刀刃在水中切割着新鲜的鱼片。
使君的双桨在舟上,轻轻地依靠在浅滩上。
注释:
- 旧相恩: 旧日的恩情。
- 春池: 春天的池塘。
- 阙庭: 指宫阙的庭院。
- 舟楫: 船只。
- 豉化: 豆豉的香味。
- 莼丝: 莼菜的嫩丝。
- 刀鸣: 指的是刀切割鱼时发出的声音。
- 鲙: 鲜鱼的切片。
- 使君: 指的是当时的官员或朋友。
- 双皂盖: 指的是船的双桨。
- 滩浅: 浅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常常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被后世誉为“诗圣”,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杜甫在汉州的游历期间,当时他与友人房琯一同泛舟于西湖,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与友人共游的惬意心情,表达了对旧友情的追忆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池塘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房琯在西湖泛舟的场景。诗人在开头提及“旧相恩”,可以看出他对旧友的深厚情谊,春池的美丽景色也为这种情感增添了温暖的色彩。此时的春天,池水波光粼粼,舟楫在水面上划过,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恩情。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豆豉和莼菜的成熟,暗示了生活的美好与丰盈;而“刀鸣鲙缕飞”则让人感受到美食的诱惑,展现了一种生活的闲适与惬意。最后,诗句“使君双皂盖,滩浅正相依”则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一种宁静与依赖的情感。
整首诗画面生动,语言清新,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友谊的美好,展示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相恩追后: 追忆与旧友的恩情,表达深厚的情谊。
- 春池赏不稀: 春日的池塘,景色频繁而不稀少,表现出自然的美丽。
- 阙庭分未到: 宫阙的庭院尚未到达,暗示对美好景致的期待。
- 舟楫有光辉: 船只在水面上闪烁,渲染出水面波光的美丽。
- 豉化莼丝熟: 豆豉与莼菜的成熟,象征生活的富饶。
- 刀鸣鲙缕飞: 刀切鱼片时发出的声音,表现出生活的美好。
- 使君双皂盖: 指朋友的船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
- 滩浅正相依: 船与岸边的浅滩相互依靠,体现了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通过“舟楫有光辉”比喻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 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生动的意象如“春池”“刀鸣”“莼丝”等,极具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与珍惜,传达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活的惬意,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池: 代表生机与希望,象征着新的开始。
- 舟楫: 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友谊。
- 刀鸣: 代表生活的美好与丰盈。
- 莼丝: 象征着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池”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生机与希望
- C. 财富
-
“刀鸣鲙缕飞”中“刀鸣”指的是什么?
- A. 刀切鱼的声音
- B. 船的声音
- C. 风的声音
-
诗中提到的“使君双皂盖”指的是什么?
- A. 船的双桨
- B. 朋友的名字
- C. 渡口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此诗相比,更加注重对家庭的思念,而《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侧重友谊的珍惜和对自然的欣赏。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风格较为豪放,情感表达更为奔放,而杜甫的此诗则更显细腻与沉稳。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