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望海》
时间: 2025-01-26 06:55: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双燕·望海
作者: 陈训正 〔清代〕
茫茫海水,问昔日夷亶,而今何处。
扶桑濯足,此志潜惹无据。
徐市求仙径去,
顿化作弥天蜃雨。
凭风寄语蓬莱,还我三千男女。
几度潮声听取,
似汨汨飞扬,东华尘土。
越王台圮,剩有零星渔户。
谁作中流砥柱,
任一碧惊涛飞舞。
至今指点犹疑,
烟岛夕阳无数。
白话文翻译:
在广袤的海水上,我不禁想问昔日的夷亶(即古代的传说中的神仙),如今他们又身在何方?扶桑山下我轻轻浸足,然而心中的理想却无从追寻。于是我慢慢地寻求通往仙境的道路,却忽然间化作了弥漫天空的蜃气楼。
我借着风向蓬莱寄托心声,希望能为我找回三千个男女(指众生)。
多少次,我在潮声中倾听,仿佛那音波在飞扬,夹杂着东华的尘土。
越王台已倾覆,剩下的只有零星的渔民。
谁能成为这波涛中的坚固支柱?任凭那碧海的惊涛拍打。
至今我指点的地方,仍旧令人犹豫不决,烟雾缭绕的岛屿在夕阳中显得无比迷离。
注释:
- 茫茫海水:广阔无垠的海面。
- 夷亶:古代传说中的神仙,象征理想与追求。
- 扶桑:传说中的神山,常被视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 蜃雨:蜃气楼的幻象,象征梦幻与不真实。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归宿。
- 潮声:海潮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越王台:历史上越王勾践的台楼,象征兴衰变迁。
- 中流砥柱:比喻在困难中能稳住局面的人或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训正,清代诗人,以抒情诗著称,风格融合了传统与创新,常常表现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与历史、传说的交织,反映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人生苦短、理想渺茫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双双燕·望海》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海洋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理想的渴望。开篇的“茫茫海水”不仅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还引发了对历史与理想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夷亶”和“扶桑”象征着远古的理想与追求,诗人试图通过这些意象,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通过对潮声的聆听,表达了对变化与无常的感悟。“越王台圮”一语,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令人反思。最后,诗人以“烟岛夕阳无数”结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充满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理想的渴望,也蕴含着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理想和生命的深邃思考,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茫茫海水,问昔日夷亶,而今何处:诗人面对大海,思考古代的理想与神话,感叹如今的渺小与无助。
- 扶桑濯足,此志潜惹无据:在理想的扶桑山边浸足,却发现理想无从实现。
- 徐市求仙径去,顿化作弥天蜃雨:寻求通往仙境的道路,最终化作虚幻的蜃气楼。
- 凭风寄语蓬莱,还我三千男女:借风寄托心声,期待能找回失去的美好与理想。
- 几度潮声听取,似汨汨飞扬,东华尘土:潮声如同飞扬的音符,夹杂着东华的历史。
- 越王台圮,剩有零星渔户:历史的沧桑,只有渔民依旧生活。
- 谁作中流砥柱,任一碧惊涛飞舞:在波涛中,谁能成为支柱,面对大海的狂暴。
- 至今指点犹疑,烟岛夕阳无数:指向未来的迷惘,烟雾笼罩的夕阳景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个人情感进行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潮声与风的描绘,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本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海水:象征广阔与无尽的生命旅程。
- 夷亶:代表古代理想与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 蜃雨:寓意幻梦与不切实际的追求。
- 蓬莱:象征着理想的归宿与人们的追求。
- 潮声:代表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起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夷亶”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古代的神仙
C. 一个地名 -
“扶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的无奈
B. 理想与追求
C. 历史的沧桑 -
诗中提到的“越王台”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个人的追求
B. 历史的兴衰
C. 自然的力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对自然和理想的追求。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历史的追思与个人情感的融合。
诗词对比:
- 陈训正与李白:两者都关注理想与历史的关系,但李白的作品更具豪放之气,而陈训正的诗则更为细腻与沉思。
- 陈训正与苏轼:两者都展现了对历史的感怀,苏轼更注重对历史的叹息与哲理思考,而陈训正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双双燕·望海》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