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
时间: 2025-01-26 06:18: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双燕
王世贞 〔明代〕
廿年恩养,念暖幌雕笼,一时勾了。
低声软语,泣别殢情京兆。
无柰春山顿老。
况冷断如簧雅调。
辞君岂为无鱼,叹汝难同凡鸟。
惊起,钩帘浅照。
见妩月初生,似他波俏。
飘黄摧粉,总博绿愁红躁。
谁破芸窗乍晓。
怎忘得双弯纤妙。
知否御爱开元,鹦鹉墓傍新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深切怀念和对春天的感伤。二十年的恩情,回忆起温暖的笼子,恍若一瞬间便勾起了心中无尽的柔情。轻声细语道别,泪水潸然,情感在京城中难以忍受。无奈春山已显老态,更何况那冷寂的琴声如同断弦。离别并非因为没有鱼,而是叹息我们难以同飞于凡鸟之中。惊醒时,轻轻拉开帘子,看到初升的月亮,似乎比往日更加妩媚。那黄花飘落,粉色凋零,都是为了博取那春天的愁绪。是谁打破了窗外的晨光?怎能忘记那双弯如柳的纤细身姿?你可知道皇帝的宠爱在开元年间,鹦鹉的墓旁依旧飘扬着新旗帜。
注释:
- 恩养:恩惠和养育。
- 暖幌雕笼:温暖的纱帐,精致的笼子,象征着温馨的环境。
- 殢情:形容离别时的情感。
- 京兆:指的是京城,这里用以象征繁华。
- 无柰:无奈,表示无法改变的无助感。
- 如簧雅调:形容音乐的柔美,如同琴弦的调子。
- 辞君岂为无鱼:离开你并不是因为缺乏生计,表达的是情感上的深刻。
- 飘黄摧粉:形容花瓣飘落,暗示时间的流逝。
- 芸窗:指窗户,寓意透过窗看到的外部世界。
- 双弯纤妙:形容女子的身姿优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燕子的情感寄托,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与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双双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中通过燕子这一意象,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思念与追忆。开篇以“廿年恩养”引入,说明与燕子之间深厚的情感,接着描述了温情脉脉的回忆,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惆怅的氛围。之后,通过“低声软语”和“泣别殢情”,表达了分别的痛苦与难舍的情感。这种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读者感受到离别的无奈与对故土的眷恋。
诗中多处运用自然意象,如“春山顿老”、“月初生”等,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尤其是“飘黄摧粉”,既是对春天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即将逝去的哀伤的感慨。最后,作者通过“知否御爱开元,鹦鹉墓傍新旐”,引入历史典故,让诗歌更具深度和广度,表现出对旧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燕子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情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王世贞的文学造诣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廿年恩养”:感慨与燕子之间长久的感情。
- “念暖幌雕笼,一时勾了”:回忆起温暖的环境,触动心弦。
- “低声软语,泣别殢情京兆”:轻声道别,流露出伤感。
- “无柰春山顿老”:无奈岁月流逝,春天的景色也难以挽留。
- “况冷断如簧雅调”:琴声冷寂,暗示离别的悲凉。
- “辞君岂为无鱼”:离别不是因为生计问题,而是情感上的无奈。
- “惊起,钩帘浅照”:清晨惊醒,轻拉帘子,感受初升的阳光。
- “见妩月初生,似他波俏”:月亮的美丽令人心醉,仿佛映照出内心的柔情。
- “飘黄摧粉,总博绿愁红躁”:花瓣飘落,春天的愁绪难以消散。
- “谁破芸窗乍晓”:清晨的光线透过窗户,打破了黑暗。
- “怎忘得双弯纤妙”:难以忘记那美丽的身姿。
- “知否御爱开元,鹦鹉墓傍新旐”:历史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燕子比作美好的生活,表达对生活的向往。
- 拟人:赋予自然界生动的情感,使情感更具代入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燕子为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情感深处的思考。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着春天与温暖的生活。
- 月亮:代表着美丽与希望。
- 花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易逝。
- 窗户:象征着内心与外界的连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双双燕》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世贞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低声软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开心
- B. 愤怒
- C. 离别的伤感
- D. 无奈
-
“飘黄摧粉”是指什么?
- A. 花瓣的凋零
- B. 颜色的变化
- C. 时间的流逝
- D. 天气的变化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思》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离骚》 - 屈原
诗词对比: 与王世贞的《双双燕》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不过李白的诗更加直接、豪放,而王世贞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来传达情感,表现出更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世贞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