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
时间: 2024-09-19 20:5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鸾飘凤泊,总同是无聊,旧依人恨。
香泥未浣,僝僽乌衣行径。
几度玉关春老,叹紫颔前程难问。
金堂去住何凭,珠箔阴晴无定。
重省,剪刀风静。
已误了前期,红香翠影。
昭阳秋早,输与画楼红粉。
歧路征鸿问讯,便强作寒暄谁听?
孤负玳瑁钗梁,毕竟独栖难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无聊和孤独的情绪,仿佛在说:像鸾凤一样的美好事物也只是在空中飘荡,终究难免无聊,旧日的情感只剩下恨意。香泥尚未洗净,古老的乌衣巷子让人感到凄凉。几度春天在玉关流逝,叹息着紫色的头颔前途难以问询。金堂的去留没有凭据,珠帘的阴晴变化无常。细细回想,微风已静,前期的美好时光已错过,红香翠影已然成空。昭阳的秋天来得太早,让人羡慕画楼中的红粉佳人。分岔的路上,征鸿传来消息,强作寒暄,却无人倾听。最终,错过了玳瑁钗梁的约定,终究独自栖息,难以安眠。
注释
- 鸾飘凤泊:指美丽的鸟类象征,表现一种空灵的美感。
- 旧依人恨:与旧人之间的情感牵绊,带来恨意。
- 香泥未浣:指香泥未曾洗净,暗示过去的事情难以忘怀。
- 僝僽乌衣行径:乌衣巷子是一个著名的古老地点,代表历史的沧桑。
- 金堂去住何凭:金堂是指华贵的地方,去留没有依据。
- 珠箔阴晴无定:珠帘的阴晴变化,暗示事态的不可预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人,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尤其擅长抒情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诗作表达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时代的无奈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双双燕》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的“鸾飘凤泊”即以极具诗意的意象引入,仿佛在说即使是神话中的鸟儿也难逃无聊的命运,暗示了人们在世事变迁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孤寂。接下来的“旧依人恨”则将这种情感进一步加深,表现出对过往情感的痛苦与怀念。
诗中多次提到春天的流逝和秋天的来临,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尤其“几度玉关春老”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描绘珠帘的阴晴变化,暗示生活的不可预测与复杂,最终以“孤负玳瑁钗梁”总结,表达了对美好承诺的遗憾与无奈。
整首诗不仅在字句上体现出优美的音韵,更在情感上给予读者深刻的共鸣,体现了清代诗人以细腻情感为主旨的创作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鸾飘凤泊:暗示美好事物的虚幻与无常。
- 旧依人恨:反映对旧恋的怀念与痛苦。
- 香泥未浣:比喻难以洗净的往事,情感的纠缠。
- 僝僽乌衣行径:乌衣巷子的历史感,表现时间的流逝。
- 几度玉关春老:春天的老去象征青春的逝去。
- 金堂去住何凭:没有依据的生活状态。
- 珠箔阴晴无定:生活的变化无常。
- 重省,剪刀风静:回想过去,风平浪静的心境。
- 已误了前期: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惋惜。
- 昭阳秋早:秋天的早来,象征生命的短暂。
- 歧路征鸿问讯:分岔的道路与未知的未来。
- 孤负玳瑁钗梁:对美好约定的失落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鸾飘凤泊”比喻美好事物的无常。
- 拟人:珠帘的阴晴变化被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重省,剪刀风静”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体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凤:象征美好与高贵,表现一种理想化的情感。
- 香泥:代表过去的美好与记忆。
- 乌衣巷:历史的象征,蕴含时间的沧桑。
- 玉关:象征青春与美好的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鸾飘凤泊”意指:
- A. 美好事物的虚无
- B. 自由自在的生活
- C. 高贵的身份
-
“旧依人恨”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怀念
- B. 喜悦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乌衣巷”象征:
- A. 未来的希望
- B. 过去的记忆
- C. 生活的繁华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较,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但黄人的《双双燕》更为沉重,展现出孤独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黄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