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澹泊心情在,萧疏鬓影残。
引泉规作沼,留笋待成竿。
自洗沾泥屐,谁收挂壁冠。
毛公新有约,月夜礼天坛。
白话文翻译:
心境清淡宁静,鬓发渐显苍老。
引水来筑成池塘,留下竹笋待长成竹竿。
我自己洗去沾泥的鞋子,谁来收走挂在墙上的帽子?
毛公有新约定,月夜中我去拜祭天坛。
注释:
- 澹泊:清淡宁静,没有浮华的心情。
- 萧疏:形容散乱、稀少,常用来形容头发或景象。
- 引泉:引水源,通常用于灌溉或养殖。
- 规作:计划、设计成某种状态。
- 留笋:留下竹笋,期待将来长成竹竿。
- 自洗:自己动手洗。
- 沾泥屐:沾上泥土的鞋子。
- 毛公:指毛遂,春秋时期的谋士,常用来比喻有约定的人。
- 月夜礼天坛:在月光下拜祭天坛,表达敬仰和祈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高启,公元 1336 年-公元 1374 年),明代著名诗人,字季和,号静斋,浙江人。高启为明代诗坛的重要人物,早期与当时的文学社团交往,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的诗作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高启晚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岁月流逝的思考。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用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呈现出一种清淡、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高启的《临顿里十首 其七》以清新淡泊的语调,描绘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开头“澹泊心情在,萧疏鬓影残”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老去的感慨,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对岁月无常的接受与理解。接下来的“引泉规作沼,留笋待成竿”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依恋和对未来的期望,水池和竹笋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诗中“自洗沾泥屐,谁收挂壁冠”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洗去泥土的鞋子,象征着对过去的清理与新的开始,而“谁收挂壁冠”则暗示了对身份与地位的淡泊,似乎表达了一种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最后“毛公新有约,月夜礼天坛”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毛公的约定和月夜的祭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也展现了他在平静生活中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清新脱俗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澹泊心情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 萧疏鬓影残:头发稀疏,暗示年华已逝。
- 引泉规作沼:计划引水修建池塘,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留笋待成竿:期待竹笋长成竹竿,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 自洗沾泥屐:自己动手洗去鞋子,表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 谁收挂壁冠:对名利身份的淡泊,询问谁来收走自己的帽子。
- 毛公新有约:提到毛公,表达了对理想与信仰的追求。
- 月夜礼天坛:在月光下拜祭天坛,展示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了“沾泥屐”比喻生活的琐碎。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形成对称美感。
- 形象化:通过自然意象(如泉水、竹笋)传递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澹泊: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 鬓影:代表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泉水:象征生命与自然的活力。
- 竹笋:寓意希望与成长。
- 壁冠:象征社会地位与名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毛公”是谁的代称?
- A. 毛泽东
- B. 毛遂
- C. 毛诗
- D. 毛家
-
“自洗沾泥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 A. 忽视
- B. 认真
- C. 逃避
- D. 愤怒
-
诗歌传达的主题是什么?
- A. 寻找名利
-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 C. 对社会的批判
- D. 回忆往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虽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和内心的追求,但高启的作品更加关注人生的流逝与哲思,而王维则更多展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启与他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