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寓廨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21:54:45

谁言旧隐非,静里且相依。

绿树城通苑,青山寺对扉。

官闲休直早,客久梦还稀。

是物春来典,唯存旧赐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京师寓廨三首 其一
谁言旧隐非,静里且相依。
绿树城通苑,青山寺对扉。
官闲休直早,客久梦还稀。
是物春来典,唯存旧赐衣。

白话文翻译

谁说隐居生活不是好呢?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我与自然相依相伴。
绿树环绕,城市与园林相通;青山在寺庙前与我相对。
当官的人闲暇时分,早早就休息了;而我这位客人,梦中却难以再见。
这般事物只有在春天才显得特别,然而我仍只保留着旧时的衣物。

注释

  • 谁言:谁说。
  • 旧隐:指隐居生活,旧指早先的生活。
  • 静里:在静谧的环境中。
  • 相依:相互依存,伴随。
  • 绿树城通苑:绿树环绕的城市与园林相连。
  • 青山寺对扉:青山与寺庙的门相对。
  • 官闲:指官员闲暇时。
  • 休直早:休息得很早。
  • 客久梦还稀:客人在梦中已经很少再见。
  • 是物春来典:春天的事物变得特别。
  • 旧赐衣:以前赐予的旧衣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1373年),字士明,号静庵,明代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咏怀抒情。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常蕴含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高启在京师任职期间,诗人身处官场,心中却怀念隐逸生活,表现了对世俗的厌倦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京师寓廨三首 其一》通过描绘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谁言旧隐非”一语道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问的语气带有几分不屑,似乎在表达对外界看法的反抗。接着通过“静里且相依”,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

“绿树城通苑,青山寺对扉”勾画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城市喧嚣的反感。诗中“官闲休直早,客久梦还稀”则揭示了诗人在官场的孤独与无奈,体现出对现实的失望。最后一句“是物春来典,唯存旧赐衣”则是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对曾经隐逸生活的珍视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言旧隐非:反问,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 静里且相依:在宁静的环境中,与自然相依。
  3. 绿树城通苑:描绘城市和园林的美丽景象。
  4. 青山寺对扉:青山与寺庙相对,更显宁静。
  5. 官闲休直早:官员闲暇时早早休息,反映出无所事事。
  6. 客久梦还稀:作为客人,却在梦中难以再见。
  7. 是物春来典:春天的事物特别,寓意生机。
  8. 唯存旧赐衣:只留下旧时的衣物,怀念过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绿树城通苑,青山寺对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开篇的“谁言”引发思考,增强表达的力度。
  • 意象:绿树、青山、寺庙等自然意象,构建出一幅和谐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厌倦,反映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树:象征生命与宁静。
  • 青山:代表稳重与永恒。
  • 寺庙:寄托了诗人的精神寄托与宁静向往。
  • 旧衣:象征过去的生活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绿树”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与生命
    C. 官场生活
    D. 旧时光

  2. “谁言旧隐非”的意思是?
    A. 隐居生活不好
    B. 隐居生活很好
    C. 隐居生活无聊
    D. 隐居生活快乐

  3. 诗中“客久梦还稀”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理?
    A. 对现实的满足
    B. 对隐居的向往
    C. 对官场的热爱
    D. 对梦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高启与王维均描绘了对自然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强调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高启则在隐逸与官场之间表现出更深的矛盾。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与高启的“绿树城通苑”相比,王维的意境更为宁静,而高启则更显现实的困扰。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高启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