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南冈望都邑宫阙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3 03:46: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登南冈望都邑宫阙二首 其二
作者: 高启
秦金不厌气佳哉,紫盖黄旗此日开。
残雪已销缡鹊观,浮云不隐凤凰台。
山如雊下层层出,江自巴中渺渺来。
六代衣冠总尘土,幸逢昌运莫兴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秦金不厌气佳哉”意为秦地的金色气息让人陶醉;
“紫盖黄旗此日开”指的是在这一天,紫色的盖子和黄色的旗帜高高飘扬。
“残雪已销缡鹊观”说明残留的雪已经融化,鹊观也变得清晰;
“浮云不隐凤凰台”说明云彩不再遮挡凤凰台的美丽。
“山如雊下层层出”形容山峦如同雏鸟层层叠叠的飞出;
“江自巴中渺渺来”意指江水从巴中缓缓流来。
“六代衣冠总尘土”感叹过去的六代衣冠都化为尘土;
“幸逢昌运莫兴哀”庆幸如今的盛世,不必感叹哀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秦金:指秦地的金色气息,象征富饶。
- 缡鹊观:鹊观是古代观鸟的地方,缡指的是装饰物。
- 凤凰台:传说中的美丽台地,象征美好和繁荣。
- 六代:指历史上六个朝代,象征历史的变迁。
典故解析
- 凤凰台:在古代文学中,凤常常象征祥瑞与繁荣,凤凰台因此成为美好景象的代名词。
- 昌运:指的是国家的兴盛与繁荣,常用来描述盛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诗人,字季恭,号惭愧,擅长诗词,尤其以五言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兴盛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现实的珍惜与对过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珍惜。开头两句通过对“秦金”和“紫盖黄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盛世的氛围。接着,诗人运用“残雪已销”和“浮云不隐”的意象,表现出春日的明媚与生机。在后面的描写中,山和江的意象交织,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最后两句则引出了历史的思考,强调了过去的沉重与如今的珍贵。诗中充满了对国家昌盛的自豪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既有对美好景象的赞美,也有对过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金不厌气佳哉:赞美秦地的美好气息,表达了对繁华的向往。
- 紫盖黄旗此日开:描绘盛典场景,象征国家的繁荣。
- 残雪已销缡鹊观:春回大地,冬雪融化,象征新的开始。
- 浮云不隐凤凰台:浮云散去,凤凰台显现,暗喻光明未来。
- 山如雊下层层出:山峰重叠,形似雏鸟,象征生机勃勃。
- 江自巴中渺渺来:江水缓缓流出,隐喻历史的延续。
- 六代衣冠总尘土:历史沧桑,过去辉煌已成尘埃。
- 幸逢昌运莫兴哀:庆幸当下的繁荣,不必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山如雊”来形象地描绘山的层叠。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秦金:象征繁荣与富饶。
- 紫盖黄旗:象征盛典与兴盛。
- 凤凰台:象征理想与希望。
- 六代衣冠:象征历史的变迁与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盖黄旗”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盛世景象
C. 战争 -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A. 忧伤
B. 珍惜
C. 漠然 -
“六代衣冠总尘土”意在表达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过去的辉煌已成过去
C. 现实的繁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高启的《晚登南冈望都邑宫阙二首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都展现了对国家繁荣的向往与对历史沧桑的感慨。高启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加强调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高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