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时间: 2025-01-24 21:17: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
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饱饫闽中风月,又爱浙间山水,
杖屦且逍遥。太上包中下,只得个无忧。
是和非,名与利,一时休。
自家醒了,不成得恁地埋头。
任是南州北郡,不问大张小李,
过此便相留。且吃随缘饭,
莫作俗人愁。
白话文翻译:
天下的云游者,气味相投,
暂时相聚,忽然间云散水流。
在闽地品味风月,亦爱浙地的山水,
拄杖而行,逍遥自在。太上老君的道理在于心中,
所以我只求无忧无虑。
是非对错,名利纷争,暂且不去想。
我自己醒悟了,何必埋头苦干?
无论南方北方,不问大人物小人物,
只要相聚就好。随缘而吃,
不要去忧虑俗世的烦恼。
注释:
- 云游客:指游历各地的人,形象地比喻为云中游人。
- 饱饫:饱餐,享受。
- 杖屦:拄杖和鞋子,代表游历的自在状态。
- 太上包中下:指道教中的太上老君,暗示心中有道理,保持无忧。
- 自家醒了:指自己领悟到了某种道理。
典故解析:
“太上包中下”提及道教文化,强调心灵的宁静和超脱;而“随缘饭”则反映了佛教的缘起观念,表明要顺其自然,不必过于执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词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作品多反映自然与人生哲理,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游历之际,面对世事纷扰,感叹人生的无常与随缘,表达了对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俗世名利的超脱。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云游者的心态,表达了对友情、自然与自在生活的追求。开篇以“天下云游客”引入,生动呈现了游历的场景,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偶然相聚。接着,诗人通过对闽浙美景的描摹,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这种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诗中“是和非,名与利,一时休”,更是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淡泊态度,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理思考。通过“任是南州北郡,不问大张小李”,诗人强调了不拘泥于名利,随缘而行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一种洒脱与从容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意象,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
诗人形象地把人比作云游者,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因共同的情趣而相聚的情景。 -
“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暂时的相聚如同云烟般短暂,暗示人生的无常与流逝。 -
“饱饫闽中风月,又爱浙间山水。”
强调对两地风光的热爱,体现了诗人的游历情怀。 -
“杖屦且逍遥。”
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
“太上包中下,只得个无忧。”
提及道教哲理,强调心中的无忧无虑。 -
“是和非,名与利,一时休。”
暂时放下对名利的执念,体现出一种洒脱。 -
“自家醒了,不成得恁地埋头。”
表达了自我觉醒后的状态,反思不必过于沉迷于俗务。 -
“任是南州北郡,不问大张小李。”
不拘泥于世俗之见,强调随缘而行。 -
“过此便相留。”
只要能相聚,便是人生的美好。 -
“且吃随缘饭,莫作俗人愁。”
提醒人们要随遇而安,不必忧虑世俗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相聚比作云游,生动形象。
- 对仗:如“南州北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云、雨、风等自然现象赋予人情,增强情感的代入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倡导一种超然物外、随缘自在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聚。
意象分析:
- 云: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 山水:代表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向往。
- 杖屦:象征游历与自由的状态。
- 随缘饭:隐喻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下云游客”指的是: A. 游历各地的人
B. 普通百姓
C. 学者
D. 商人 -
诗人对名与利的态度是: A. 极其看重
B. 暂时放下
C. 追求不止
D. 不予理会 -
诗中提到的“太上包中下”主要是指: A. 物质追求
B. 心灵的宁静
C. 社会地位
D. 个人成就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水调歌头”为题,表达了对人生、月亮的思考,但更关注于离别与团圆,情感更为细腻。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以自然为主题,强调了超然的生活态度,但风格更加豪放,展现了强烈的个性和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