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钩·春辞我向何处》
时间: 2025-02-04 16:30: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凤钩·春辞我向何处
作者:晁补之
春辞我向何处。
怪草草夜来风雨。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
试向我小园徐步。
一阑红药,倚风含露。
春自未曾归去。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离去,我该何去何从呢?
真怪,昨夜的风雨来得那么急促。
我一头白发,欢笑少、怨恨多,真无计可施,只能让春天暂时停留。
春天总是让我感到无路可寻的遗憾。
不妨试着在我小园中慢慢走一走。
那儿一丛红花,倚着风,沾着露水。
春天其实并没有真正离去。
注释
- 草草:匆匆、急促。
- 华发:白发,指年老。
- 欢饶恨:欢乐少,怨恨多。
- 殢春:留住春天,殢有留恋、留住的意思。
- 红药:指红色的花,可能是指牡丹或其他花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仲明,号明府,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精于诗词和散文。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典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作者人生的某个阶段,他在词中表达对春天的依恋与无奈,反映了个人生活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金凤钩·春辞我向何处》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考的词作,以春天的离去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和美好时光的无奈感。首句“春辞我向何处”将读者引入一种困惑和迷茫的情境,诗人似乎在追问春天的去向,实际上也在探讨自己在生命旅程中的位置。接着“怪草草夜来风雨”一语,生动地描绘了昨夜的风雨如何打扰了春天的宁静,暗示着人生中的突如其来的变故。
中间部分提到的“华发”和“欢饶恨”则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年华已逝而欢愉却难寻,愁怨交织,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后半部分的“小园徐步”则展现了一种渴望重温往昔的情感,红花倚风含露,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春天的美好,尽管春天似乎已离去,但似乎仍有一丝生机和希望。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画面感,春天虽然离去,但诗人依然在努力寻找与自然的联系,展现了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辞我向何处”:春天离去,我该去哪里呢?暗示对春天的依恋。
- “怪草草夜来风雨”:感叹昨夜的急促风雨,使春天的离去更加突兀。
- “一簪华发”:白发的出现象征着年岁已高,感叹时光流逝。
- “少欢饶恨”:欢乐少,怨恨多,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与遗憾。
- “无计殢春且住”:无计可施,只能让春天暂时停留。
- “春回常恨寻无路”:春天总是让我感到无路可寻的遗憾。
- “试向我小园徐步”:提议在小园中慢慢走动,寻找春天的痕迹。
- “一阑红药,倚风含露”:描绘红花在风中沾露的美丽景象。
- “春自未曾归去”:尽管春天似乎已经离去,实际上它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 比喻:将生命的流逝比作春天的离去。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情感,似乎能够感知人的离别之苦。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和意象上形成了优美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感慨,反映了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思考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华发:象征着衰老与时光的流逝。
- 红药: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 A. 一簪华发
B. 春辞我向何处
C. 一阑红药 -
“无计殢春且住”中“殢”的意思是什么? A. 追忆
B. 留住
C. 伤感 -
诗中提到的“红药”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中药
B. 红色的花
C. 春天的象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晁补之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李清照的表达更为细腻,情感更加深邃,而晁补之则更显得直白和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传》
以上内容为《金凤钩·春辞我向何处》的详细解析和学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