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船》
时间: 2025-02-04 16:23: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下水船
作者:晁补之 〔宋代〕
上客骊驹系。惊唤银屏睡起。
困倚妆台,盈盈正解罗结。
凤钗垂,缭绕金盘玉指。
巫山一段云委。半窥镜向我横秋水。
斜颔花枝交镜里。淡拂铅华,匆匆自整罗绮。
敛眉翠。虽有愔愔密意,空作江边解佩。
白话文翻译
客人驾着骏马停下,惊醒了在银屏前睡觉的她。
她困倚在妆台上,正细心解开华丽的罗结。
凤钗轻垂,缠绕在她金盘似的手指上。
巫山的一片云朵轻轻飘落,半面镜子映出我横卧的秋水。
斜倚的花枝在镜子里交错。轻轻拂去脸上的铅华,匆匆将衣裳整理。
她微微皱眉,虽有那愔愔的深情,却也只是江边解佩的空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骊驹:名马,常用于比喻高贵或优秀的人物。
- 惊唤:惊醒并呼唤。
- 盈盈:形容女子的美好,轻盈的样子。
- 罗结:指华美的衣物或装饰。
- 凤钗:一种装饰头发的金钗,象征富贵和美丽。
- 铅华:化妆品,指化妆后的样子。
- 解佩:解开佩饰,常用于比喻离别或情感的抒发。
典故解析:
- 巫山云:巫山的云雾,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也用于表示情思缠绵。
- 江边解佩:指在江边解下佩饰,暗示情感的失落和别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仲明,号放翁,宋代诗人,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富有情感,情景交融,擅长描写女性的美。
创作背景: 《下水船》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日益细腻。诗中描绘的情感和画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爱情的细腻感知。
诗歌鉴赏
《下水船》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情感的感怀。诗中开头描绘了高贵的客人和惊醒的女子,营造出一种优雅而略带慵懒的氛围。女子在妆台前解衣,表现出一种娇羞和柔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整体上,诗歌的意象丰富,层次分明。凤钗、金盘、玉指等细节描绘,充满了华美和精致的气息,表现出女性的柔美与高贵。在巫山云的映衬下,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情结合,给人一种诗意的联想。
最后一联通过“敛眉翠”和“江边解佩”两句,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又有对离别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思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客骊驹系:开头即提到高贵的客人,设定了优雅的场景。
- 惊唤银屏睡起:通过“惊唤”突显了女子被唤醒的情境,表现出一种温柔的叮咛。
- 困倚妆台,盈盈正解罗结:女子在妆台前,形象生动,展现了一种娇美的姿态。
- 凤钗垂,缭绕金盘玉指:细致描写女子的装饰,突出华美的气息。
- 巫山一段云委:以巫山的云来比喻女子的情感,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 半窥镜向我横秋水:镜子的映照比喻情感的反射,令人沉思。
- 斜颔花枝交镜里:花枝与镜子的交错,增添了一种美的层次感。
- 淡拂铅华,匆匆自整罗绮:女子轻拂铅华,表现出一种匆忙与慌乱。
- 敛眉翠:闭眉的动作,暗示内心的复杂情感。
- 虽有愔愔密意,空作江边解佩:表达了情感的失落与无奈,留下深刻的余韵。
修辞手法:
- 比喻:巫山云比喻情感的飘渺,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将镜子和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灵动感。
- 对仗:如“凤钗垂”和“缭绕金盘玉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与柔情,反映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情感失落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骊驹:象征高贵与优秀。
- 银屏:代表美丽与娇羞的女性形象。
- 凤钗:象征女性的华贵与优雅。
- 巫山云:象征情感的缠绵与飘渺。
这些意象通过细腻的描绘,交织出一幅富有情感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女性美的赞美与对爱情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骊驹”最接近以下哪个词义?
A. 坏马
B. 名马
C. 轻马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凤钗”象征着____。
答案:华贵与优雅 -
判断题:诗中“江边解佩”表示对情感的珍惜。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下水船》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描写女性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女性的内心世界,但晁补之更侧重于外在的华美与情感的复杂,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晁补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