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时间: 2025-01-24 20:02:37意思解释
水调歌头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原文展示:
未遇明师者,日夜苦忧惊。
及乎遇了,得些口诀又忘情。
可惜蹉跎过了,不念精衰气竭,
碌碌度平生。何不回头看,
下手采来烹。天下人,
知得者,不能行。可怜埋没,
如何恁地不惺惺。只见口头说著,
方寸都无些子,只管看丹经。
地狱门开了,急急办前程。
白话文翻译:
没有遇到明师的人,日夜都在忧虑和惊恐中度过。
当终于遇到了明师,学得一些口诀,却又常常忘记。
可惜岁月蹉跎,已不再年轻,精力也消耗殆尽,
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何不回过头来,
好好下手去采集、去烹饪呢?
世上的人,知道道理的人,却往往无法付诸实践。
真是可怜被埋没了,怎么会这样不觉醒?
只看到口头上说着,心中却没有一点实用,
只是盲目地看《丹经》。
地狱的门已经开启,快快去安排自己的前程吧。
注释:
- 明师:指有智慧、有道德的老师。
- 口诀:指修行或学习中的一些简明扼要的法则或方法。
- 蹉跎:指时光的流逝,空耗青春。
- 方寸:指内心,心灵。
- 丹经:指道教有关炼丹的经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关注人性与修道的关系。他的作品多反映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尤其是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过程中。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创作于诗人追求道教真理的过程中,表现了对明师的渴望与对修行的困惑,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通过对明师的渴求与内心的矛盾,揭示了人们在追求智慧过程中的痛苦与挣扎。全诗开头提到“未遇明师”,展现了作者在求知道路上的孤独与迷茫。接着,诗人描述了遇到明师后,虽然得到了口诀,但又因忘记而感到遗憾。这种反复无常的状态,正是许多人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困惑。诗中“蹉跎”一词,直指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体现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许多人虽知其道,却难以行动,形成了“口头说著”的无奈局面。这种对现实的批判,既是对自我处境的反思,也是对他人的警醒。最后,诗人以“地狱门开了,急急办前程”结束,寄寓了对未来的焦虑与急迫,提醒人们要抓紧时间,去行动,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遇明师者:未能遇到明智的老师的人,表达了对良师的渴望。
- 日夜苦忧惊:日夜在忧虑和惊恐中度过,显示出内心的焦虑。
- 及乎遇了:终于遇到了明师,转折点的到来。
- 得些口诀又忘情:虽然得到了教导,但常常忘记,反映出学习的困难。
- 可惜蹉跎过了:感叹时光流逝,未能有所成就。
- 碌碌度平生:形容一生平庸无为。
- 何不回头看:劝自己反思过去。
- 下手采来烹:指要实际行动,付诸实践。
- 天下人,知得者,不能行:揭示了普遍现象,虽然知道却无法实践。
- 可怜埋没:感叹被埋没的可怜。
- 方寸都无些子:内心毫无实质,没有真正的领悟。
- 只管看丹经:只顾着看书本,而不去实践。
- 地狱门开了:暗示危险已经来临。
- 急急办前程:呼吁要抓紧时间规划未来。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比喻:将人生比作烹饪,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排比:使用排比加深了诗意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追求智慧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展开,表达了对明师的渴望与自我反省,提醒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要珍惜时间,付诸实践,以免遗憾终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师:象征智慧与指导。
- 口诀:代表学习与知识。
- 丹经:象征修行与理想。
- 地狱:暗示危险与时间的紧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明师”指的是什么?
- A. 一位普通的老师
- B. 有智慧的老师
- C. 一位历史人物
- D. 一位神仙
-
诗人对时光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珍惜
- B. 无所谓
- C. 感到遗憾
- D. 忽视
-
诗中“急急办前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 A. 从容
- B. 焦虑
- C. 快乐
- D. 迷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登高》 by 杜甫 这些作品同样探讨生命的意义和时间的流逝。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与《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两者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水调歌头》更关注个人修行与内心的挣扎,而《月夜忆舍弟》则更多表现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选读》
- 《诗经与古诗词的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