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贤山绝顶》
时间: 2025-02-04 16:21: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悬崖秋至始跻攀,
缥缈龙宫积翠间。
孤幛白云随客到,
六时清磬对僧闲。
南朝故垒依寒草,
落日荒城带楚山。
惆怅花林独归去,
洞门流水送潺湲。
白话文翻译:
在悬崖上,秋天来临时,才开始攀登,
在缥缈的龙宫与翠色之间。
孤独的白云随我而来,
六时的清磬声中,僧人闲适地对坐。
南朝的古堡依偎在寒草之中,
落日映衬着荒凉的城堡,远处是楚山。
我惆怅地在花林中独自归去,
洞口的流水轻轻送着潺潺声。
注释:
- 跻攀:攀登的意思,这里指艰难地攀登山崖。
- 缥缈:形容如烟如雾,模糊不清的样子。
- 孤幛:即孤单的帷幔,形容孤独的白云。
- 六时:指六个时辰,或指清晨、正午等。
- 清磬:清脆的磬声,常用于寺庙中。
- 南朝故垒:指南朝时期的古堡遗址,这里暗指历史的沧桑。
- 潺湲:形容流水声,代表自然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应陛是清代的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作常以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交融为特点,关注内心情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创作背景:
《登贤山绝顶》创作于诗人游览贤山时,表达了他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引发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他对历史沧桑与人生孤独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首句“悬崖秋至始跻攀”,开篇即点出秋天的到来和攀登的艰难,给人一种时光流转的感觉。接下来的“缥缈龙宫积翠间”,通过奇幻的意象,描绘出山中迷离的景象,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境地。
诗中提到的“孤幛白云随客到”,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白云似乎成了他唯一的伴侣。而“六时清磬对僧闲”,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和与世无争的氛围,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内心的对比。
后半部分描绘了南朝遗址的荒凉和落日余晖,突显了历史的沉重和时光的无情,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交织在一起。最后一句“洞门流水送潺湲”以流水声作结,留下了淡淡的忧伤与思索,让人感受到一种深远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悬崖秋至始跻攀:描绘了秋天来临时,诗人艰难攀登悬崖的情景,充满了挑战感。
- 缥缈龙宫积翠间:通过“缥缈”一词,营造出一种虚幻的美感,仿佛置身于一处仙境。
- 孤幛白云随客到: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白云成为了他旅行中的陪伴。
- 六时清磬对僧闲:清澈的磬声与闲适的僧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
- 南朝故垒依寒草:历史的遗迹与寒草的结合,传达出对历史的沉思。
- 落日荒城带楚山:落日的余晖与荒城的结合,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美丽的消逝。
- 惆怅花林独归去:惆怅与孤独交织,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
- 洞门流水送潺湲:流水的声音如同思绪流转,带来一丝清凉和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幛白云”比喻诗人的孤独。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流水送潺湲”,赋予流水以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人生的哲理与自然的美。
意象分析:
- 悬崖:象征着人生的挑战与艰难。
- 白云:代表孤独与自由。
- 清磬: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智慧。
- 荒城:代表历史的沧桑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幛白云随客到”中,白云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旅行
D. 友谊 -
“南朝故垒依寒草”中提到的故垒指的是哪个朝代的遗址? A. 唐朝
B. 南朝
C. 宋朝
D. 明朝 -
诗的最后一句“洞门流水送潺湲”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登贤山绝顶》都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感悟与思考,但前者更多地关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后者则强调了秋天的孤独与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名家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