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5:30: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来何迟。荆山鼎就紫清归,六宫粉黛化作泥。王母高居在瑶池,无数仙人进玉饴。千秋万岁以为期,何不驾六龙中天飞。青鸟衔书到海涯,杲杲出日,浮云蔽之。长相思,不可知。
白话文翻译:
长久的思念,何以如此迟缓?荆山的鼎已铸造完毕,紫清正在归来,六宫的妆容都化为泥土。王母高坐在瑶池之上,无数仙人向她进献玉饴。千秋万岁以此为期,何不乘坐六龙飞到天空?青鸟衔着书信飞到海边,阳光明媚,浮云遮住了它。长久的思念,无法知晓。
注释:
字词注释:
- 荆山:荆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
- 鼎:古代一种炊具,象征权力与地位。
- 六宫:即后宫,指帝王的妃嫔们。
- 王母:王母娘娘,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 瑶池:仙境,王母居住之所。
- 青鸟:神鸟,传递消息的象征。
- 杲杲:形容阳光明媚。
- 浮云:象征障碍或不稳定的事物。
典故解析:
- 王母与瑶池:王母是道教的女神,居住在瑶池,常被描绘为仙人聚集之地。
- 青鸟:源自《神话》,青鸟被视为灵鸟,专门传达情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函可,明代诗人,其诗作多以情感细腻著称,擅长抒发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对爱情的追求常常遭遇现实的阻碍,因此诗中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思念的情感。
诗歌鉴赏:
《长相思 其一》是一首典型的抒情古诗,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切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在诗中,诗人通过“荆山鼎就紫清归”与“六宫粉黛化作泥”的对比,描绘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却又无法实现的心情。王母与瑶池的意象传达出一种仙境般的梦想,仿佛在诉说着人间爱情的短暂与脆弱。诗的最后,青鸟的形象则象征着对爱情消息的渴望,尽管阳光明媚,浮云遮掩了这一希望,暗示了爱情的不可知与难以捉摸。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使整首诗在古典的美感中又透出一种现代的思考。长相思的主题反复出现,强调了思念的沉重与持久,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相思,来何迟:开篇即表明长久的思念与等待,表现出一种焦急的心情。
- 荆山鼎就紫清归:提到理想的实现,但与现实的等待形成强烈对比。
- 六宫粉黛化作泥:美丽的后宫妃嫔比喻为无用的泥土,暗示爱情的消逝与无奈。
- 王母高居在瑶池:王母作为理想爱情的象征,代表着遥不可及的美好。
- 无数仙人进玉饴:仙人如同追求理想的人,努力向往着美好。
- 千秋万岁以为期:长久的等待,表达出时间的无情。
- 何不驾六龙中天飞:提问句带有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想要逃离现实。
- 青鸟衔书到海涯:青鸟象征传递爱情的希望。
- 杲杲出日,浮云蔽之:阳光象征美好,但浮云却遮挡了希望,暗含无奈。
- 长相思,不可知:结尾再度强调思念的复杂与无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六宫妆容比作泥土,增强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 对仗:如“千秋万岁”与“何不驾六龙”,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长久的思念让人感到无辜与焦急,最终却又深陷于无法实现的情感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山:象征追求理想的执着。
- 王母:象征理想与美好。
- 青鸟:象征信息与希望。
- 浮云:象征障碍与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长相思 其一》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释函可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王母高居在瑶池”中的王母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束缚
- B. 理想爱情
- C. 亲情
- D. 友情
-
诗中青鸟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消逝的爱
- B. 传递爱情的希望
- C. 美好回忆
-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释函可的《长相思》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画,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豪放与洒脱。两者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经与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