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题情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5:39:59

风淅淅,雨纷纷。

孤枕偏怜梦里人。

残灯醒断魂。

相见少,寄书频。

惹恨牵愁病是真。

凭谁说与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 题情二首 其一
作者: 高濂 〔明代〕

风淅淅,雨纷纷。
孤枕偏怜梦里人。
残灯醒断魂。
相见少,寄书频。
惹恨牵愁病是真。
凭谁说与君。

白话文翻译

清风细雨,纷纷而落。
孤独的枕头特别怜爱梦中的人。
残灯之下,醒来后断魂难续。
相聚甚少,寄信却频频。
心中的怨恨和愁苦确实如病一般。
又有谁能将这些事情告诉你呢?

注释

  • 淅淅:形容风声细微而轻柔。
  • 纷纷:形容雨点落下的样子,表示数量很多,杂乱。
  • 孤枕:指一个人独自睡觉时的枕头,暗示孤独。
  • 偏怜:特别怜爱。
  • 残灯:指熄灭前的微弱灯光,暗喻孤寂与无奈。
  • 断魂:心灵被撕裂,形容极度的思念。
  • 惹恨牵愁:引发怨恨与忧愁。
  • 病是真:感情上的痛苦如同真实的疾病。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孤寂和思念的景象,传达了深厚的情感。诗中“孤枕”与“梦里人”的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濂(约1540-1600),明代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生于南明时期,创作多与个人情感、自然景观相关。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个人情感的深切体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孤独夜晚的无奈与哀愁。

诗歌鉴赏

《长相思 题情二首 其一》是一首典型的思念之诗,诗人在清风细雨之中,抒发了对恋人的深切怀念。首句“风淅淅,雨纷纷”设定了一个凄凉的氛围,仿佛自然也在为离别而感伤。接下来的“孤枕偏怜梦里人”暗示着诗人在深夜中的孤独,梦中人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加深了思念的苦楚。

“残灯醒断魂”表明了在孤独中思念的无奈,残灯的微弱光芒映照出内心的孤寂和魂断的痛苦。相见的机会少之又少,频频的书信往来却无法弥补心中的空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冲突。最后一句“凭谁说与君”则是无奈的叹息,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无处倾诉。

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描写与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人类情感的脆弱与深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共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淅淅,雨纷纷:开篇描绘了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2. 孤枕偏怜梦里人: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对爱人的思念。
  3. 残灯醒断魂:表达了在孤独中,思念使人心神不宁。
  4. 相见少,寄书频:强调两人相见的稀少,书信的频繁反而加重了思念。
  5. 惹恨牵愁病是真:思念引发的痛苦,恨与愁皆为真实情感。
  6. 凭谁说与君:无奈之感,无法向爱人倾诉心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相见少,寄书频”,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如“孤枕偏怜”,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情感。
  • 比喻:思念如病,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痛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表达了人类在面对孤独和感情时的脆弱与无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孤独与凄凉。
  • 孤枕: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深沉。
  • 残灯:象征对往昔的追忆与迷惘。
  • 书信:象征沟通的渴望与相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淅淅,雨纷纷”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凄凉
    C. 愤怒
    D. 安静

  2. “孤枕偏怜梦里人”中“孤枕”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友情
    C. 孤独与思念
    D. 财富

  3. “凭谁说与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愤怒
    B. 无奈与孤独
    C. 高兴
    D. 安慰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比较高濂的《长相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但高濂更多描绘了孤独的氛围,而李清照则融合了对往昔的追忆与情感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歌精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高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