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词》

时间: 2025-04-29 01:46:19

此事楞严常露布。

梅华雪月交光处。

一笑寥寥空万古。

风瓯语。

迥然银汉横天宇。

蝶梦南华方栩栩。

斑斑谁跨丰干虎。

而今忘却来时路。

江山暮。

天涯目送鸿飞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事楞严常露布。梅华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蝶梦南华方栩栩。斑斑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鸿飞去。

白话文翻译:

这件事情在《楞严经》中常常被揭示。梅花和雪月交相辉映的地方,轻轻一笑,仿佛空虚了万古的时光。风吹动着瓯盏,像是在说话。遥望银河横亘于天宇。梦中的蝶,仿佛是南华的神游,生动鲜活。谁能骑上丰腴的老虎?如今却已忘却了来时的路。江山已暮,天涯处送走了鸿雁的身影。

注释:

  • 楞严:指《楞严经》,是佛教经典之一,讲述了深奥的哲理。
  • 梅华雪月:梅花与雪、月亮交相辉映的美景,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
  • 寥寥:稀少,形容一笑的轻盈和空灵。
  • 风瓯:风吹动的瓯盏,象征着轻盈和自由。
  • 银汉:银河,象征着遥远与不可触及的事物。
  • 南华:指《南华经》,与道教哲理相关。
  • 丰干虎:丰腴的老虎,可能象征着权力或勇猛的象征。

典故解析:

  • 楞严经:此经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所说,强调了心性和智慧的关系。
  • 南华:代表道教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法常,宋代诗人,擅长抒情和哲理性诗歌。他的作品多受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法常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结合了佛教和道教的元素,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渔父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开篇即以《楞严经》引入,暗示了整首诗的哲学基础。接着通过梅花与雪月的交融,描绘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诗人轻轻一笑,仿佛在时光中游走,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风瓯语”体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迥然银汉横天宇”则展示了宇宙的辽阔与神秘,令人心生敬畏。后面的“蝶梦南华方栩栩”则引入了梦境的象征,表明人生的虚幻与真实之间的对比。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对过往的遗忘与对未来的无奈,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上富于变化,情感上深沉而广阔,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事楞严常露布:提及《楞严经》,说明诗中思想的根源。
  2. 梅华雪月交光处:描绘自然美景,象征和谐。
  3. 一笑寥寥空万古:轻松一笑,时间仿佛停止。
  4. 风瓯语:风似乎在说话,表达一种轻松的氛围。
  5. 迥然银汉横天宇:银河遥远,象征梦想与追求。
  6. 蝶梦南华方栩栩:梦中飞舞的蝶,象征自由与美好。
  7. 斑斑谁跨丰干虎:问谁能骑上老虎,暗示权力与责任。
  8. 而今忘却来时路:对过去的遗忘,感叹人生无常。
  9. 江山暮:夕阳西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10. 天涯目送鸿飞去:目送鸿雁远去,象征离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瓯语”,风被拟人化,赋予说话的能力。
  • 对仗:如“梅华雪月”与“江山暮”,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增加诗歌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哲理与情感的交织,具有深邃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梅华:象征着纯洁与美丽。
  • 银汉:象征着遥远与梦幻。
  • 鸿飞:象征着离别与追求自由的心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经典是哪个?

    • A. 《红楼梦》
    • B. 《楞严经》
    • C. 《道德经》
  2. “蝶梦南华”中的“南华”是指哪部经典?

    • A. 《论语》
    • B. 《南华经》
    • C. 《大乘起信论》
  3. 诗中“江山暮”意味着什么?

    • A. 生活的美好
    • B. 时光的流逝
    • C. 爱情的结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法常: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情壮志,而法常则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 杜甫 vs 法常:杜甫关注社会现实,法常则更集中于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楞严经》与其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