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篇别同年黄方舟中翰》
时间: 2025-01-11 20:02: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咄咄出匣风雷惊,
曹子登坛劫齐盟。
督亢图尽机不决,
荆轲手中是顽铁。
长桥老蛟何太馋,
身沐腥血出吴潭。
英雄成名仗一剑,
千里取胜马如电,
楼兰头血战袍溅。
此剑矫健龙虬如,
此宝忍将犬羊污,
拂拭苔花且深图。
智勇自甘落人后,
五更古壁生铜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宝剑的威力与历史的英雄情怀。开篇便提到剑出匣时的惊人气势,如同风雷震动;接着提及历史人物曹操登坛的豪情和荆轲的勇敢。诗中对英雄和战争的描绘,表现了对宝剑与英雄成就的赞美,剑在战斗中是胜利的象征,能助英勇之士千里取胜。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宝剑的珍视与对英雄智勇的独特理解,强调了志向与气魄的重要性。
注释
- 咄咄:形容声势或气势雄壮。
- 曹子:指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督亢:古代星宿名,意味着调动力量和智慧。
- 荆轲:著名的刺客,代表勇敢和果断。
- 老蛟:比喻在长桥之上,暗指江湖险恶。
- 腥血:指战斗中流出的鲜血,象征战争的残酷。
- 楼兰:古代西域国家,代表着边疆战争的场景。
- 犬羊污:比喻不屑于低贱的事物,强调剑的高贵与纯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长郁,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以豪放激昂为特点。他的诗作往往融入历史典故,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对历史英雄和战斗精神的反思中产生的,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宝剑这一象征力量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宝剑篇别同年黄方舟中翰》通过描绘一把宝剑,展现了历史的浩然正气与英雄的豪情。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字句间透露出对古代英雄的崇高敬意。诗中“咄咄出匣风雷惊”一句,开门见山地展现出宝剑的威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提及曹操与荆轲,既是对历史的引申,也是对英雄气概的传承。整首诗在描述剑的过程中,结合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使得作品更具层次感与深度。最后一句“智勇自甘落人后”,则是对英雄气概的反思,强调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给人以启迪。这种对比与反思,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剑的赞美,更是对历史、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咄咄出匣风雷惊:一把剑从匣子中拔出,气势如风雷般震撼。
- 曹子登坛劫齐盟:提到曹操登坛结盟,展现出英雄豪情。
- 督亢图尽机不决:运筹帷幄,然而局势仍然复杂。
- 荆轲手中是顽铁:荆轲的剑虽然是铁,但却承载着勇气。
- 长桥老蛟何太馋:长桥险恶,暗喻危险的环境。
- 身沐腥血出吴潭:身上沾满了鲜血,象征着激烈的战斗。
- 英雄成名仗一剑:英雄之所以成名,依靠的就是这把剑。
- 千里取胜马如电:千里之外的胜利,骑马如风般迅速。
- 楼兰头血战袍溅:描述楼兰战役的惨烈场景。
- 此剑矫健龙虬如:比喻这把剑如龙一般矫健。
- 此宝忍将犬羊污:这把宝剑不屑于与低贱事物为伍。
- 拂拭苔花且深图:强调要珍惜这把剑,如同拂去苔藓。
- 智勇自甘落人后:即使有智勇,也愿意退居幕后,展现谦逊。
- 五更古壁生铜吼:在古老的墙壁上,铜器发出低沉的吼声,象征着历史的回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矫健龙虬如”,将剑比作龙,展现其威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千里取胜马如电”。
- 拟人:通过“铜吼”赋予无生命物体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英雄与宝剑,强调勇气与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思历史与个人的关系,倡导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精神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剑:象征力量与胜利,代表英雄的成就。
- 腥血:战争的残酷,象征历史的悲壮。
- 长桥:险恶之路,象征人生旅途中的挑战。
- 铜吼:历史的回响,象征对过往的深刻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曹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曹丕
- C) 曹仁
-
“咄咄出匣风雷惊”中的“咄咄”形容的是什么?
- A) 声音
- B) 气势
- C) 风景
-
诗中提到的荆轲是以什么著称的?
- A) 文学
- B) 刺杀
- C) 战斗
答案
- A) 曹操
- B) 气势
- B) 刺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豪情与勇气,但侧重于饮酒作乐与人生短暂的哲理。
- 杜甫《兵车行》:则更多关注战争对百姓的影响,展现社会的悲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