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南阳》

时间: 2025-01-11 22:51:54

天低湖水阔,浩淼入空冥。

帆影有时侧,风声不可听。

人家依浅岸,野艇狎浮萍。

此地经过数,今疑到洞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南阳
作者: 孙志祖 〔清代〕

天低湖水阔,浩淼入空冥。
帆影有时侧,风声不可听。
人家依浅岸,野艇狎浮萍。
此地经过数,今疑到洞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阳的湖面景象,天空低垂,湖水辽阔,浩浩荡荡直入空中。时而有帆影斜侧,风声却无法听见。人家依偎在浅浅的岸边,野艇懒散地与浮萍相伴。经过此地几次,竟让人怀疑是不是到了洞庭湖。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低:形容天空显得低沉。
  • 湖水阔:湖水宽广。
  • 浩淼:形容水面宽广而无边无际。
  • 帆影:船帆的影子。
  • 狎浮萍:与浮萍亲近,形容船只在水面上轻浮。

典故解析:

  • 洞庭:指洞庭湖,湖面波澜壮阔,诗人用此作比较,表现南阳湖面之广阔与清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志祖,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风清新脱俗而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旅途中,表达了诗人对南阳湖光山色的感受,借景抒情,表现了心中的悠然与思绪。

诗歌鉴赏:

这首《过南阳》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南阳的自然美景。诗人在开头以“天低湖水阔”引入,给人一种辽阔、开阔的感觉,似乎置身于浩瀚的水域之中,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接着,诗人用“帆影有时侧”表现出水面的静谧与偶尔的活动,风声不可闻,进一步增强了诗的静谧感。

人家依浅岸,野艇狎浮萍,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野艇在水面上轻轻漂浮,仿佛与浮萍融为一体,展示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此地经过数,今疑到洞庭”则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既表现了对南阳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思念。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鲜明,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感悟,留给读者一种悠远的情思与无限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低湖水阔:描绘天空低沉而湖水宽广,营造出一种宽阔开阔的环境。
  • 浩淼入空冥:湖水浩荡,直入无边的空中,强调了水的无边无际。
  • 帆影有时侧:偶尔可以看到船帆的影子,增添了动态的元素。
  • 风声不可听:风声隐隐约约,给人一种宁静而静谧的感觉。
  • 人家依浅岸:人家安静地依偎在岸边,表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
  • 野艇狎浮萍:小船在水面上轻浮,展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 此地经过数:表明诗人曾多次经过此地,心中对景色的熟悉与亲切。
  • 今疑到洞庭:将南阳与著名的洞庭湖相提并论,表达对南阳美景的高度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天低湖水阔”比喻空间的宽广。
  • 对仗:如“帆影有时侧,风声不可听”,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野艇狎浮萍”,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同时通过对南阳湖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水:象征着宽广与宁静。
  • 帆影:象征着生活的动态与变化。
  • 人家:代表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浮萍:象征着随性与自然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A. 高山
    B. 湖水
    C. 沙漠
    D. 森林

  2. “此地经过数,今疑到洞庭”中的“疑”字表示什么? A. 确定
    B. 怀疑
    C. 思念
    D. 喜欢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船瓜洲》:王安石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与孙志祖的作品均描绘了水的意象,李白侧重于豪放,孙志祖则更显细腻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