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集海珠寺》

时间: 2024-09-19 21:46:18

古刹何年据上游,扁舟乘兴竟淹留。

千秋云物悬孤岛,万里乾坤到十洲。

水怪然犀光见底,天吴如蜃幻为楼。

酒阑莫漫愁昏黑,明月先来掌上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刹何年据上游,扁舟乘兴竟淹留。
千秋云物悬孤岛,万里乾坤到十洲。
水怪然犀光见底,天吴如蜃幻为楼。
酒阑莫漫愁昏黑,明月先来掌上投。

白话文翻译:

这座古老的寺庙,何年建立在溪流之上?我乘着小舟,兴致勃勃地停留在此。
千秋的云彩和万物都环绕着这孤独的岛屿,辽阔的天地仿佛延伸到十个洲际。
水中的怪石清晰可见,像是光亮的犀牛,天边的景象如同幻影般高楼耸立。
酒席已尽,不必再为夜色而感到忧愁,明月早已照在我的掌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刹:古老的寺庙。
  • 淹留:停留、逗留。
  • 千秋:形容时间久远,千年。
  • 孤岛:孤独的岛屿,象征偏远和清静。
  • 水怪然犀:形容水底的奇石,像犀牛一样的形状。
  • 天吴:传说中的神兽。
  • :传说中的一种海中生物,能幻化成楼阁。
  • 酒阑:酒席结束。

典故解析:

  • 明月:古诗中常象征着清明和希望,也可寄托思乡之情。
  • 蜃楼:出现在海面上的幻影,象征着虚幻与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治(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日,诗人游览海珠寺,感受到自然和历史的交融,因而产生了对古刹和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表现了他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秋日集海珠寺》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与人生感悟的诗。诗中描绘了古刹的悠久与宁静,诗人乘舟而行,漂泊在千秋万代的云物之间,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水怪然犀光见底”等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水的透明与清澈,象征着内心的明澈与透彻。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酒阑莫漫愁昏黑”,表达出尽管夜色将至,但他并不因酒席结束而感到忧伤,反而因明月的照耀而感到心灵的安宁。这种对明月的寄托,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给人以深远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刹何年据上游:在问古寺何时建立在水边,暗示对历史的追溯。
  • 扁舟乘兴竟淹留:诗人在小舟上乐于停留,表现出对美景的留恋。
  • 千秋云物悬孤岛:千年的云彩和物象环绕着孤岛,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 万里乾坤到十洲:辽阔的天地使人感到广阔的胸襟与思绪。
  • 水怪然犀光见底:水底的奇石清晰可见,表现出清澈的水与细腻的观察。
  • 天吴如蜃幻为楼:描绘神话般的景象,体现幻想与现实的交织。
  • 酒阑莫漫愁昏黑:酒席结束后不必忧愁,表现一种洒脱的态度。
  • 明月先来掌上投:明月的光辉照在手心,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怪然犀”,将水底的奇石比作犀牛,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明月象征着希望与宁静,水象征着内心的清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敬畏,以及在孤独中寻求自我心灵的宁静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用优美的意象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刹: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 孤岛:代表孤独与宁静。
  • 明月:象征希望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刘克治
    C. 杜甫

  2. “酒阑莫漫愁昏黑”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伤感
    B. 洒脱
    C. 恐惧

  3.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希望与安宁
    C. 失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刘克治的《秋日集海珠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景色,但刘克治更关注历史的深邃与人生的思考,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