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山峡》
时间: 2025-01-26 07:0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山横裁江波路,洪澜陡激蛟龙怒。
昂头触石石为开,放出袁江水东注。
江水东流去不还,山形屹立森雄关。
乱抛残石落江底,有如剑戟相回环。
沿江舟子程途熟,稳挟舟行随石曲。
下滩把舵目不移,上滩更惧来舟触。
江石齿齿水沄沄,行客相顾语不闻。
但愿布帆轻出峡,瓣香默祷阅城君。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昌山峡的壮丽景色与险峻情形。千山万岭横亘,江水蜿蜒而过,汹涌的水流如蛟龙怒吼,水面激荡。江水奔腾不息,山势巍峨如关。残石在江底随意散落,宛如剑戟环绕。过往的船夫熟悉水路,稳稳地驾船跟随水流的曲折。下滩处把舵时目不转睛,而上滩则更怕与舟相触。江石尖锐,水波涌动,行客彼此相视无言。只希望能轻松地驶出峡谷,默默祈祷保佑城市的安宁。
注释:
- 万山:形容山脉众多而雄伟。
- 洪澜:指波涛汹涌的水流。
- 蛟龙:传说中的一种龙,象征着激烈的水流。
- 袁江:指具体的江河名。
- 屹立:高高矗立,形容山势的雄伟。
- 剑戟:比喻锋利的石头。
典故解析:
“蛟龙”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形容激荡的水流或强大的力量,象征着自然的威猛与壮丽。诗中提到的江水与山石之间的斗争,反映出自然界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光莹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浑厚、饱含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览昌山峡时,诗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力与人类的渺小,借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诗歌鉴赏:
《昌山峡》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昌山峡的壮丽与险峻。开头几句,诗人以“万山横裁江波路”引入,立即让读者感受到险恶的地形与汹涌的水流。随后的“洪澜陡激蛟龙怒”则形象地刻画了水流的威势,似乎能听到那怒吼声。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地运用比喻与拟人手法,使得山与水之间的关系更为生动。
随着诗的推进,作者将视角转向行客与舟子,描绘他们在这险境中的小心与无奈。通过“稳挟舟行随石曲”与“把舵目不移”的描写,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谨慎与敬畏。结尾处“但愿布帆轻出峡,瓣香默祷阅城君”更是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人们渴望平安与宁静的心愿,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山横裁江波路:描绘了山脉横亘与江流的关系,展示了自然的雄伟。
- 洪澜陡激蛟龙怒:用“蛟龙”形象化江水的激荡,增强了诗的气势。
- 昂头触石石为开:表现了水流与岩石的碰撞,显示自然的力量。
- 放出袁江水东注:强调了江水的奔流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江水东流去不还:表现了时间与水的无情,山依然屹立不动。
- 乱抛残石落江底: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迁与随意,隐含着生命的脆弱。
- 有如剑戟相回环:用比喻形象化石头的尖锐与危险。
- 沿江舟子程途熟: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适应与了解。
- 稳挟舟行随石曲:强调了舟子在水流中的灵活与小心。
- 下滩把舵目不移,上滩更惧来舟触:表现了行舟者的谨慎与不安。
- 江石齿齿水沄沄:描绘了江水的涌动与石头的坚硬。
- 行客相顾语不闻:体现了舟子间的默契与对自然的敬畏。
- 但愿布帆轻出峡,瓣香默祷阅城君:表达了对平安出峡的祈愿。
修辞手法:
- 比喻:“有如剑戟相回环”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尖锐。
- 拟人:“江水东流去不还”赋予水流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下滩把舵目不移,上滩更惧来舟触”,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最终寄托了对平安与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雄伟与不屈。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情。
- 蛟龙: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激烈。
- 残石:象征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蛟龙”象征什么? A. 山脉
B. 江水
C. 船只
D. 风 -
诗中提到的“江水东流去不还”反映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美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的渺小
D. 舟子的勇敢 -
“但愿布帆轻出峡”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欢愉
B. 祈愿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着重于晨曦的美丽与光明。
- 《望庐山瀑布》:虽同是描写山水,但更强调瀑布的壮丽与气势。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代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