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川东下立春泊夏口阻风登孙权城》

时间: 2025-01-10 22:41:24

吴门此去逾千里,湘浦离来想数旬。

只见风师长占路,

不知青帝已行春。

危怜坏堞犹遮水,狂爱寒梅欲傍人。

事往时移何足问,且凭村酒暖精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门此去逾千里,
湘浦离来想数旬。
只见风师长占路,
不知青帝已行春。
危怜坏堞犹遮水,
狂爱寒梅欲傍人。
事往时移何足问,
且凭村酒暖精神。

白话文翻译:

从吴门出发,已经过了千里,离开湘浦大约有数十天了。只见风神在路上逗留,不知道春天的青帝已经到来了。危楼的残垣依然遮挡着水面,狂热地爱着寒梅的我,渴望与之相伴。往事已逝,时间流逝又何足挂齿?不如就依靠村里的酒,来温暖心灵。

注释:

  • 吴门:指的是江南的吴地,特指苏州一带。
  • 湘浦:指湘江的岸边,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的故乡或所经过的地方。
  • 风师:古代传说中的风神,诗中用以形容强风。
  • 青帝:春天的神,象征春天的到来。
  • :古代城墙的余迹,残破的墙垣。
  • 寒梅:指冬天盛开的梅花,象征坚韧和清冷。
  • 村酒:村庄里酿造的酒,象征乡村的生活和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5-908年),字梦阮,号青溪,唐代诗人,泉州人。罗隐的诗歌作品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寄托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春天时节,诗人身处湘川地区,面对春天的来临与自然的变化,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乡土的眷恋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远行途中所见的风景与心境。开篇即以“吴门此去逾千里”引入,展现了诗人旅途的遥远和孤独,配合“湘浦离来想数旬”,进一步强调了与故乡的距离感。接着,“只见风师长占路”描绘出行路中的障碍,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不可预知的困扰。诗人在此时感慨“青帝已行春”,意指春天早已到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后四句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危怜坏堞犹遮水”和“狂爱寒梅欲傍人”的对比,体现出诗人对过往历史的缅怀与对眼前孤独的反思。最后一句“且凭村酒暖精神”则是对现实的接受与释怀,强调了在面对风雨与孤独时,借助乡村的酒来保持内心的温暖,体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门此去逾千里:诗人从吴地出发,已行走千里,表现出行的遥远。
  2. 湘浦离来想数旬:离开湘浦已有十多天,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
  3. 只见风师长占路:路上遇到大风,象征着旅途的艰难。
  4. 不知青帝已行春:春天已经来临,但诗人却未能及时感知。
  5. 危怜坏堞犹遮水:残破的城墙依然挡着水面,暗示着历史的沧桑。
  6. 狂爱寒梅欲傍人:对寒梅的热爱与渴望,表现出孤独与对美的追求。
  7. 事往时移何足问:对往事的无奈与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力。
  8. 且凭村酒暖精神:最终选择以酒来温暖内心,体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神称为“风师”,赋予自然以人格化的特征。
  • 拟人:青帝和风师的描写,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如“危怜坏堞”和“狂爱寒梅”,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春天的来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命的哲思。诗人以酒来抵御孤独,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门:象征着故乡的温暖和乡愁。
  • 青帝: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复苏。
  • 寒梅:象征坚韧与美,加深了诗中的孤独感。
  • 村酒:代表乡村生活的温馨和对人际关系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吴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苏州
    • B. 杭州
    • C. 南京
    • D. 广州
  2. “青帝”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冬天
    • C. 春天
    • D. 夏天
  3. 诗人用“村酒”来表达什么?

    • A. 乡愁
    • B. 友谊
    • C. 温暖
    • D. 快乐

答案:

  1. A. 苏州
  2. C. 春天
  3. C. 温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但更加强调国事和个人困境。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强调了乡情的深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