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送戴衣闻还苕溪》
时间: 2025-02-04 15:36: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郊晴雪映行装,送客江亭恨渺茫。
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
经年文酒情相似,异地云山梦不忘。
最爱苕溪好风月,明年我欲棹轻航。
白话文翻译:
在荒凉的郊外,晴朗的雪映衬着行人的衣装,我在江边的亭子送别朋友,心中充满了恨意和茫然。黄昏时分,鸟儿都围绕着树飞来飞去,而我在岁暮之际,思乡之情愈加浓厚。经过多年的文人雅兴与酒宴情谊,虽然情感相似,但在异乡的云山中,梦境却始终无法忘怀。最让我心醉神迷的还是苕溪的美好风景,明年我想划着小船轻轻航行在那片水域。
注释:
- 荒郊:指偏远而荒凉的郊外。
- 晴雪:晴朗天气下的雪,给人一种清新而明亮的感觉。
- 江亭:江边的亭子,供人休憩和观景之用。
- 渺茫:形容心中感到无奈和迷茫。
- 岁暮:指年末,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思乡的情绪。
- 经年:经过多年的时间。
- 文酒:指文人雅士间的交往与饮酒。
- 云山:异乡的山水景色。
- 苕溪:指苕溪,这里代表着作者心中向往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岱齐,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著称。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乡愁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而婉约。
创作背景:
《岁暮送戴衣闻还苕溪》创作于岁末时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离开的朋友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描绘雪景、黄昏和鸟儿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温暖的氛围,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冬时节的独特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荒郊晴雪”引入,给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感觉,雪的映衬使得行装显得更为鲜明,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旅途感。接着通过“送客江亭”,引出送别的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内心的渺茫。诗中“鸟近黄昏皆绕树”描绘了黄昏时分鸟儿归巢的场景,象征着归属感与对家的渴望。
而“人当岁暮定思乡”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岁末之际,诗人无法抑制思乡情绪,展现出一种普遍的人生感悟。后面的“经年文酒情相似”则通过反思往年与友人共饮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以“最爱苕溪好风月”结束,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深邃,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郊晴雪映行装:描绘了一个清晨或黄昏的场景,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映衬着行者的衣装。
- 送客江亭恨渺茫:诗人在江边亭子送别朋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惆怅。
- 鸟近黄昏皆绕树:黄昏时分,鸟儿归巢,表达了一种归属感,与人的思乡情形成对比。
- 人当岁暮定思乡:岁末时节,人们更容易产生思乡之情,体现了情感的普遍性。
- 经年文酒情相似:经过多年的相聚,朋友间的情谊依然如故。
- 异地云山梦不忘:即使在异乡,心中对故乡的梦境依旧挥之不去。
- 最爱苕溪好风月:对苕溪美景的钟爱,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
- 明年我欲棹轻航:表达了诗人计划明年再去苕溪游玩的愿望,充满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荒郊晴雪”比喻孤独而清冷的心情。
- 拟人:通过“鸟近黄昏皆绕树”,赋予鸟儿以情感,形成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句式对称,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乡与友情主题展开,反映了在岁暮之际,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表达了对过往的珍惜和对故乡的向往,渗透着深厚的乡愁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郊:象征孤独和远离。
- 晴雪:象征纯净与宁静。
- 江亭:象征友谊和离别。
- 鸟儿:象征归属与思念。
- 苕溪:象征理想和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岁暮”指的是哪个时间? A. 年初
B. 年末
C. 春天
D. 秋天 -
诗人在送别时的心情是: A. 快乐
B. 轻松
C. 惆怅
D. 悲伤 -
诗人最喜欢的地方是: A. 荒郊
B. 江亭
C. 苕溪
D. 云山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展现了自然风景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 李白《静夜思》:抒发思乡之情,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崔岱齐与杜甫的作品对比:崔诗更多着眼于个人情感,杜甫则常反映社会现实,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三百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