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画梅》

时间: 2025-01-27 03:35:21

一别西湖未得归,孤山风月近何如。

春来剩有看花兴,又向君家写折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题画梅
作者: 金琮 〔明代〕

一别西湖未得归,
孤山风月近何如。
春来剩有看花兴,
又向君家写折枝。

白话文翻译

自从离开西湖以来,始终未能归来,
孤山的风光和月色与西湖相比如何呢?
春天来了,我仍然对看花充满兴致,
又要向你的家中寄去折下的梅枝。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别:一次分别,指与西湖的离别。
  • 未得归:未能回到西湖。
  • 孤山:位于西湖中的一座山,风景秀丽。
  • 风月:风景与月色的结合,指自然景色。
  • 剩有:剩下的,仍然有的意思。
  • 看花兴:看花的兴致。
  • 折枝:折下的树枝。

典故解析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 孤山:在西湖内,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常与梅花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琮,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花卉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语言优美。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自题画梅》创作于诗人对西湖的思念之际,表达了他对美好自然风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情谊。梅花在古代文学中象征坚韧和高洁,诗人通过折梅的意象,传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自题画梅》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通过回忆与西湖的分别和孤山的风景,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将孤山的风月与西湖进行对比,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思绪的波动。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对花的热爱,表现出他心中仍然存在的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又向君家写折枝”则将个人的情感升华至对友人的关怀,以梅枝作为寄托,交织了自然美与人情美,充分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别西湖未得归: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深切怀念和因离别而产生的孤独感。
  • 孤山风月近何如:孤山的风景和月色与西湖相比,体现了对美景的追求和思考。
  • 春来剩有看花兴:春天的到来激发了诗人对花的热爱,表现了生机与希望。
  • 又向君家写折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折梅枝寄情,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西湖与孤山的对比,衬托出孤独与思念。
  • 拟人:春天的到来被赋予了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 隐喻:折梅枝不仅代表着自然,也象征着对友人的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表现了一种高洁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纯洁,表达诗人的高洁情操。
  • 西湖:象征美丽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思乡情怀。
  • 孤山:代表诗人的孤独与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西湖的感情是?
    A. 深切怀念
    B. 毫不在意
    C. 不喜欢

  2. “春来剩有看花兴”中的“剩”意为?
    A. 消失
    B. 仍然有
    C. 增加

  3. 诗中提到的“折枝”指的是什么?
    A. 折断树枝
    B. 寄托情感的梅枝
    C. 诗人的悲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以梅花为题材,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杜甫的《春望》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