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步月》
时间: 2025-01-27 03:16: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隋堤步月
作者:崔岱齐
隋苑繁华半已非,
隋堤烟月自清晖。
紫箫团扇曾同照,
锦缆牙樯何处归。
水浸一天星影动,
风摇两岸荻花肥。
堪怜廿四桥边柳,
惟有惊乌向夜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隋朝时期的繁华已过,诗人在隋堤上漫步,享受清澈的烟月。曾经与紫箫和团扇一起的欢聚时光已经不再,豪华的船舶何处去往?水面上星影摇曳,微风轻拂,两岸的芦苇花长得茂盛。可怜的是桥边的柳树,唯有惊飞的乌鸦在夜空中掠过。
注释
- 隋苑:指隋朝的皇家园林,象征着曾经的繁华。
- 烟月:指朦胧的月光,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 紫箫团扇:紫色的箫和团扇,象征着当时的风雅生活。
- 锦缆:华丽的船缆,反映奢华的水上交通。
- 牙樯:指船的桅杆,带有船只的意象。
- 荻花肥:形容岸边的芦苇长得茂盛。
- 廿四桥:指著名的桥梁,暗示着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 惊乌:指受惊飞起的乌鸦,象征着孤寂和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岱齐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清朝中期,活跃于文人的圈子,以诗、词、赋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借用隋代的繁华景象,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诗歌鉴赏
《隋堤步月》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隋朝时期的繁华景象与现今的寂寥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诗的开头“隋苑繁华半已非”,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繁华的消逝,令人感到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接下来的“隋堤烟月自清晖”则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夜晚,月色朦胧,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伤感的氛围。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紫箫团扇曾同照”来回忆往日的欢聚,而“锦缆牙樯何处归”则引发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这一对比不仅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最后,诗人以“堪怜廿四桥边柳,惟有惊乌向夜飞”收尾,既表现了对桥边柳树的怜惜,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隋苑繁华半已非:隋朝的园林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
- 隋堤烟月自清晖:在隋堤上,朦胧的月光映照出清澈的光辉。
- 紫箫团扇曾同照:曾经与紫箫和团扇一起,享受着美好时光。
- 锦缆牙樯何处归:华丽的船缆与桅杆,不知驶向何方。
- 水浸一天星影动:水面上,星星的影子摇曳不定。
- 风摇两岸荻花肥:风轻轻摇动两岸茂盛的芦苇花。
- 堪怜廿四桥边柳:可怜的是桥边的柳树,似乎也在感叹。
- 惟有惊乌向夜飞:唯有惊飞的乌鸦在黑夜中掠过,象征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水浸一天星影动”描绘水面如天空般的星影,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如“紫箫团扇”与“锦缆牙樯”,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柳树与乌鸦赋予情感,使得自然景物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过去的感慨与对现状的思索,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个人孤独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隋苑:象征繁华的消逝。
- 烟月:象征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 紫箫团扇:象征昔日的欢聚与雅趣。
- 锦缆牙樯:象征奢华与迷茫。
- 荻花: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繁茂。
- 桥边柳:象征孤独与思念。
- 惊乌:象征孤寂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隋堤步月》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崔岱齐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紫箫团扇”代表什么? A) 船只
B) 欢乐的时光
C) 诗人的孤独
D) 自然的美 -
“惟有惊乌向夜飞”中的“惊乌”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孤独
C) 欢乐
D) 自然
答案
- B) 崔岱齐
- B) 欢乐的时光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隋堤步月》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思考,但前者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而后者则通过历史的视角反映时代的沧桑与变化。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